《我爲祖國獻石油》是一首歌頌石油工人的歌曲,由薛柱國作詞、秦詠誠作曲。在我國石油工業發展進程中,激勵着一代代石油人,投身到祖國石油工業建設中,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壯志豪情,譜寫出諸多驚天動地的感人樂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中央十分重視石油事業。1952年2月,毛澤東主席親自發布命令,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19軍57師轉爲石油工程第一師(“石油師”),支援石油工業。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滾滾工業油流,宣告新中國發現第一個大油田。1958年2月,黨中央做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決策。1959年9月,黑龍江松嫩平原薩爾圖的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標誌着一個世界級特大型陸上砂岩油田被發現並得以開發。這是新中國石油地質事業的實質性成就,當時正值國慶10週年,因此將這塊油田命名爲“大慶”。

松基3井出油,大慶油田誕生(微信公衆號“中國石油報”)

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關於東北松遼地區石油勘探情況和今後工作部署問題的報告》。從2月底開始,由石油系統37個廠礦和院校、國務院多個部門人員以及退伍官兵組成的石油大軍,開赴東北松嫩平原,他們頭頂青天,腳踏荒原,展開了一場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

大慶石油會戰萬人誓師大會現場(微信公衆號“中國石油報”)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財力、物力的嚴重匱乏,以鐵人王進喜爲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僅用幾年時間就奪取了大會戰的勝利,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落後的帽子,實現了石油的基本自給,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新紀元。

爲了弘揚“鐵人精神”,石油工業部組織一批詞作家和作曲家到大慶油田採風,以期創作一些展現石油工人精神面貌的歌曲。

大慶石油會戰中的人拉肩扛精神(微信公衆號“中國石油報”)

1964年3月,作曲家秦詠誠到鐵人王進喜任隊長的鑽井隊學習、採風,被“鐵人精神”深深觸動。他發現了一首由石油工人薛柱國創作的歌詞《我爲祖國獻石油》,如獲至寶,於是這首激情四溢的歌曲便誕生了(以下爲歌詞節選):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頭頂天山鵝毛雪,面對戈壁大風沙,嘉陵江邊迎朝陽,崑崙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風雪雷電任隨它,我爲祖國獻石油,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是我的家。

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該圖來自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微信公衆號“中國石油報”)

這首歌曲從一開始就慷慨激昂,塑造了樂觀豁達的石油工人形象,接着描述了石油工人所面臨的惡劣自然環境,最後寫出了石油工人的堅定意志和豪情壯志。

《我爲祖國獻石油》作爲20世紀中期一首優秀的男中音獨唱歌曲,同時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工人歌曲。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編. 中國共產黨簡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2021.02.

[2]李詩原編著. 軍歌史話[M]. 解放軍出版社, 2009.09.

[3]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十年[M]. 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12.

[4]《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通鑑[M].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線雜誌社

統稿:李詩原(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紅色音樂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責任編輯:劉衛東

圖片來源:微信公衆號“中國石油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