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經濟如何影響中國的出口、產業鏈和勞動力

數字經濟已經成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引擎。2020年,中國數字貿易佔到國內服務貿易總額的25.6%,爲歷史最高水平。這一年也標誌着對外貿易的轉折點——跨境電商逐步成爲主流。許多一直爲外國品牌代工的傳統型出口企業,已逐步轉做設計加代工,甚至創建自有品牌並在海外平臺直接開店。許多原先不爲人知的中國企業由此強勢崛起,包括總部位於南京、供應鏈位於廣州的在線零售商Shein。

跨境電商的興起,爲中國廠商帶來了利潤、更大的海外市場份額,但也帶來了更高的法律成本,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數據隱私和跨國稅法差異等方面。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加劇。因爲傳統貿易通常依賴少數外國買家的大訂單,但跨境電商業務極爲靈活,可以在不同平臺上開設數家網店,每個產品的出貨量可能都很小,但是翻新極快。這對研發和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當然,海外平臺本身也是新的挑戰——幾乎每個平臺(如亞馬遜、全球速賣通和Lazada)都有自己獨特的要求,有時候關於存貨、物流等要求會給小商家帶來預料不到的額外成本。

數字基建

在過去十年,數字經濟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國的零售市場、支付系統和物流體系。這種突飛猛進的增長一方面是受居民財富積累的推動,另一個原因是經濟學中所謂的陳年資本假說(Vintage capital hypothesis):發達國家早已擁有成熟的信用卡支付等金融系統,對於轉向數字經濟的積極性不高。而中國並沒有類似既定系統的束縛,消費者和企業很快接受了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下一步數字經濟的突破將依靠數字基建的升級,5G是其中的關鍵技術。得益於華爲和中興等注重研發的企業,中國在5G專利和部署方面居世界領先水平。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已經建設了近100萬個5G基站,佔世界總量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國企牽頭建設的。政府估計到2030年,5G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將超過4000億美元。

5G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已經進入更廣泛的產業鏈,這將對服務業產生深遠影響。利用高帶寬和低延遲的特性,5G網絡將延伸至以前無法到達的地方,如地下煤礦、海上鑽井平臺和港口。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山西已開始在地下開採中嘗試部署5G,以創建更安全、高效、低碳的礦井。5G擴展了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的範圍,有助於實現更大範圍內的自動化。

隨着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數字經濟也意味着勞動力的轉移。更多人將從收銀和送貨等重複性任務中解放出來,更多人將專注於創新和人文關懷的服務中。即使在同一個行業內,勞動力也會更加多樣化。例如,採礦和金屬加工傳統上是男性佔主導的行業,因爲它們通常涉及搬運大型機械,或者需要前往偏遠地區出差。如果這些機器可以被無人駕駛或遠程操作的設備所取代,該行業可以顯著擴大可用的工人隊伍。不方便旅行的人,比如殘疾人,或者需要在家照顧小孩的父母,可以遠程操作機器。儘管數字化轉型將導致部分勞動力的轉移甚至短期失業,但總的來說,在自動化的大背景下,工作機會對於所有人都相對更公平了。近年來,一線工人短缺影響了製造業生產,因此企業有很大動力進行自動化升級並多樣化勞動力來源。

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監管帶來挑戰,尤其是在規範企業應該如何使用公民數據上。數據是未來的大宗商品,地位堪比當今世界的石油。但在大多數國家,對於石油貿易都有明確的規則,但關於如何使用數據的監管卻是滯後的。中國幾項重大法律已在近期出臺,包括《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這兩部法律將在數據市場中引入法治,爲未來幾十年的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在中國轉向高質量增長的過程中,科技進步和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中國科技產業的重組,纔剛剛開始。更多的資本,將轉向需要深度技術和綠色發展的領域。這不僅僅是商業效率問題,還會對中國生產率產生長期影響。政府希望實現共同富裕,而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針對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再分配,也需要給中小企業額外的幫助。中央在政策上已經有所傾斜,近期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表明資本市場將致力於幫助中小科技企業融資。政府和大公司將設立更多基金,通過第三次收入分配幫助小企業和個人得到金融支持。

數字貨幣將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有助於促進社會公平,因爲央行可以直接針對需要的個人和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或者補貼。鑑於中國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央行數字貨幣將有望成爲未來貿易結算的重要手段,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尤其是與小國間的貿易成本。中國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重塑了國內經濟,但其數字經濟的全球化纔剛剛起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