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星重工告別寧波:中韓造船業競爭白熱化|姍言兩語

作者:陳姍姍

韓國提出重振造船業的背後,是近年來逐漸被中國趕超的現實。

三星重工在中國的首家造船工廠,走到了盡頭。

寧波三星重工是韓國三星重工株式會社於1995年在寧波獨資成立的造船項目,是三星重工在中國的第一個造船廠,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引進的第一家外商獨資造船廠。

之後,三星重工在中國共投資建立了兩家造船廠,分別是寧波三星重工和榮成三星重工,這兩家企業生產船體分段後,再運往三星重工位於韓國巨濟的造船廠組裝。

韓國媒體稱,三星重工當時在中國設立船體分段企業的原因,主要是其巨濟造船廠用地已處於飽和狀態,同時中國當地的人工成本比韓國低廉。而如今要結束寧波船廠的運營,與韓國政府爲確保當地就業水平,要求韓國船廠將原本放在中國的工廠轉回韓國有關。

就在本月初,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韓國僱傭勞動部、韓國海洋水產部聯合發佈《韓國造船(K-造船)再騰飛戰略》,目標是將韓國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強國,提出韓國政府和造船企業應集結力量,進一步加快環保、智能船舶的開發。韓國政府則將加快制定促進造船業生產和就業增長的政策,穩定人力資源供需,爲構建堅實的“韓國造船”生產基礎提供支援。

韓國提出重振造船業的背後,是近年來逐漸被中國趕超的現實。

在全球造船業,中日韓都是傳統的造船大國,不過近年來,日本造船業逐漸落寞,中韓造船業的競爭則日益白熱化。

2020年,中國的新船接單量佔全球份額的48.8%,韓國佔41.4%,而日本直有7%的份額,中國在造船業接單量上首次超越韓國,成爲世界第一。

而根據克拉克森最新數據統計,今年中韓造船業的接單量也是處於你追我趕的伯仲之間。

今年8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49艘,137萬CGT(修正總噸)。其中,韓國爲16艘,78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爲57%,比上月提升12個百分點;中國以23艘,37萬CGT緊隨其後,全球市場佔有率27%,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日本以7艘,19萬CGT位列第三,全球市場佔有率14%,比上月提升4個百分點。

從新接造船訂單數量來看,8月韓國造船業仍低於中國造船業,但以CGT計算,韓國卻是中國的2倍以上,意味着韓國以承接大型船舶爲主。

而截至今年8月,全球累計承接新船訂單量爲3239萬CGT,與去年同期的1221萬CGT相比增加了165%。其中,中國累計接單量爲526艘,1453萬CGT,同比增長158%,全球市場佔有率45%,仍位列世界第一;韓國累計接單量爲329艘,1366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42%,與中國的差距有所縮小。

進入2021年,全球海運價格因疫情而暴漲,進一步帶動了全球造船業的景氣,這也是韓國提出重振造船業的重要原因。

新造船訂單的激增,除了來自疫情期間海運需求的增長,也來自環保減排的壓力。

去年年底,國際海事組織(IMO)通過了船舶短期減排措施提案,從技術能效指數(EEXI)要求和營運碳強度評級機制(CII Rating)兩方面對航運企業的減排提出了要求,這一初步戰略將於2023年正式轉爲最終戰略,意味着未來幾年,航運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尋找一條脫碳之路。

多位行業內人士認爲,碳減排法規的要求將加速船舶換新,催化特定船型的發展,尤其是LNG等清潔能源船舶的使用。

目前,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都在加大對LNG等高附加值的船舶研發和製造,希望可以搶佔更多新能源動力船舶和低碳排放船舶的市場份額。

根據根據克拉克森7月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LNG船訂單量爲152.9421萬CGT,是去年同期的4倍,其中94%被韓國企業收入囊中。

而在中國,目前唯一能製造LNG船的滬東中華造船廠,也已制定了2035年前全面提升LNG船在內的產業升級方案。江南造船廠則計劃建設低碳和智能船舶的研發中心,準備將5G、大數據等技術更多用於新型船舶上。

誰能夠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贏得先機,或許纔是未來世界的造船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