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餘世鵬

在“跨境理財通”試點的合格理財產品中,基金產品被列入“南向通”“北向通”購買籃子中,目前相關基金公司已啓動產品佈局。實際上,公募早在2015年7月就開展了互認基金,搶先佈局兩地互通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跨境理財通”試點之下,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理財將有更爲豐富的選擇。

多家基金公司出手

根據試點細則,在試點初期,內地和港澳居民所能投資的產品,均限定在中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公募基金、銀行存款等。需要指出的是,對“北向通”投資者而言,公募基金成爲此次“跨境理財通”重要的投資品種之一。“北向通”投資的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範圍限定爲“R1”至“R3”級,屬於中低風險產品。

市場人士指出,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風險等級在“R1”至“R3”級的公募基金數量已超過4900只,管理規模近10萬億元。其中,穩健風格的純債基金、攻守兼備的“固收+”基金等產品,有望成爲“跨境理財通”背景下,爲港澳居民提供優質人民幣資產的投資理財工具。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啓動相關的產品佈局。

作爲內地首家港資控股的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自2020年下半年就着手備戰“跨境理財通”業務,希望挑選出合適產品在合作銀行上架銷售。恒生前海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跨境理財通”是全新的渠道,有利於擴大基金公司的銷售範圍,增加內地基金公司在港澳市場的影響力,提高國際化水平。

搶先佈局互認基金

早在2015年7月,中國證監會和中國香港證監會就聯合開展了兩地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可在對方市場進行銷售。其中,內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場銷售稱爲“南下互認基金”,香港公募基金到內地市場銷售則稱爲“北上互認基金”。

互認基金髮展6年以來,呈現出“北熱南冷”態勢。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北上互認基金的累計銷售額在2016年2月底就“破億”,在當年4月底“破十億”,並在當年11月底“破百億”。截至今年7月31日,北上互認基金的累計銷售額已達到722.97億元,在剔除557億元的投資者贖回或分紅額度後,累計淨申購額爲165.98億元;相比之下,南下互認基金的銷售額直到2016年8月底才突破億元,到2018年6月底“破十億”。截至今年7月31日,南下互認基金的累計銷售額爲27.81億元,不到北上互認基金額度的5%。

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註冊的北上互認基金和南下互認基金數量分別爲170只和55只,近1年以來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爲9.16%和29.98%,近3年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爲30.55%和112.32%。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直言,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公募基金的認知度尚有不足,對內地公募發行的互認基金認購熱情普遍不高。

選擇更爲多元化

天風證券表示,“跨境理財通”首次將公募基金納入其中,使之成爲除了互認基金、QFII、QDII以外,又一個境內外個人投資者跨境投資基金產品的渠道。

以QDII爲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顯示,截至今年8月30日,外匯局累計批准QDII額度1498.19億美元。與6月2日發佈的審批情況相比,此次QDII額度擴容新增25億美元,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和博時基金,分別獲得10億美元、10億美元和5億美元的新增額度。截至目前,共有6家基金公司的QDII總額度超過30億美元,分別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廣發基金和博時基金。

分析人士認爲,歷經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發展階段後,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地區的投資互動越來越頻繁。奧緯諮詢近期調研報告顯示,近70%受訪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傾向買賣跨境投資產品,首要目標是分散風險並長期持有,其次是提高投資回報。此外,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近期對1036名內地居民進行的訪問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有興趣通過“跨境理財通”投資香港的基金產品,其主要目的是爲了分散風險及實現多元化投資組合。

恒生前海基金表示,內地居民個人財富的增長和積累,使得分散投資及多元化、國際化配置資產的需求日益增長。“跨境理財通”機制的落實,將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管理財富提供更多元、更豐富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