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上市公司加入購買理財產品大軍的行列。

9月13日-14日,有友食品、康弘藥業、鹽湖股份、迪生數娛等紛紛發佈購買理財產品的相關公告,理財產品涉及結構性存款、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淨值型理財產品等。

中證君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共有1100多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超8700億元。從產品類型來看,結構性存款依舊受到熱捧,共有900多家上市公司購買,認購金額超5700億元,佔比超八成。

上市公司大手筆購買理財產品

但規模不及去年同期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發佈購買理財產品的相關公告。

例如,9月14日晚間,有友食品公告稱,公司於9月14日使用部分自有資金購買了工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涉及金額5000萬元。

9月13日晚間,康弘藥業公告稱,子公司濟生堂和成都康貿近日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了理財產品,涉及金額4000萬元,產品爲中國銀行的掛鉤型結構性存款,產品期限92天,到期日爲12月14日。

鹽湖股份則通報了關於使用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最新進展,本次委託理財金額高達2.5億元,產品包括浦發銀行的6個月定開型理財產品、招銀理財的半年定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外貿信託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光大理財的淨值型理財產品。

Wind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A股共有1125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爲8712.72億元。

中證君梳理發現,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包括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產品、理財公司理財產品、信託、逆回購、基金專戶等。

從持有理財產品數量來看,持有超20個理財產品的公司有150家。其中,持有50個以上理財產品的公司有20家。名列第一的是江蘇國泰,共持有180個理財產品,順博合金以136個緊隨其後。

從認購金額來看,228家公司認購金額超10億元。四家公司的理財產品認購金額超百億,分別是航發動力(193億元)、歐普照明(184.81億元)、江蘇國泰(143.96億元)和隆基股份(128億元)。

今年以來認購理財產品金額超50億元的公司

數據來源:Wind

與去年同期相比,無論是認購總額還是認購大戶數量均有所下滑。去年同期,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總金額超萬億規模,達到10176.78億元。對於規模縮水,業內人士解釋稱,原因包括企業持有的閒置資金相對較少,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安全性高、流動性好、風險性低的結構性存款被限制,以及基金等資管產品的收益率更具吸引力等。

結構性存款依舊最受捧

但規模縮水

“爲合理利用自有資金,在不影響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部分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以增加股東和公司的投資收益。”對於委託理財目的,有友食品在公告中寫道。

中證君梳理發現,上市公司在關於購買理財產品的目的描述上,多提及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閒置資金、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增加公司收益等。

據觀察, 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時間期限一般較短,多以兩個月到半年期爲主。

“在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的情況下,部分上市公司將閒置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太低,購買理財產品可以增加一定的理財收入。這對於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提升企業效益都具有積極意義。”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Wind數據顯示,從產品類型來看,相比於其他產品,結構性存款依舊依舊最受捧。今年以來,共有904家上市公司購買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總計5745.6億元,佔比超八成。

“上市公司使用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首要前提是保證募集資金安全,因此結構性存款仍是首選。”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此類產品風險相對較低,收益要比普通存款高。

不過,結構性存款認購規模較去年同期出現縮水。去年同期,上市公司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爲6677.3億元。

這一現象的出現,受銀行供給側的影響。“監管對於結構性存款的壓降力度較大,銀行受此影響也減少了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和推薦。”有業內人士指出。

“預計2021年下半年銀行存款成本率會繼續走低,銀行淨息差下跌趨勢或將放緩。爲了優化存款結構,銀行將繼續壓降高成本存款產品的量價水平,結構性存款規模或繼續小幅下降。”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

規模受壓的同時,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也在走低。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2021年8月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爲125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爲3.54%,環比下跌3個基點。

編輯:王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