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連續兩天調整,同樣的下跌,不同的配方。

理解了不同配方,相信對於行情的內在邏輯會提升一個層次的認知。

先說9.14,也就是週二A股的下跌,屬於典型的虧指數也虧錢,金融和週期股均出現下跌,同時參考880005漲跌家數這個板塊指數不難發現,下跌家數遠多於上漲家數,漲跌比基本爲1:3!

今天指數雖然也表現低迷,但是屬於虧指數不虧錢,大家仔細覆盤不難發現消費、地產、銀行等權重板塊都在下跌,但是一看漲跌家數比,竟然上漲家數>下跌家數

(漲跌家數比)

通過現象看本質,註冊制背景下的A股行情很難再出現曾經同漲同跌的走勢,而且由於參與主體發生轉變,行情的運行模式也發生了較大的不同。

以前的說法是看大盤,做個股。

現在如果看大盤做個股,極端情況下,可能大盤連續上漲,手裏的股票甚至還有可能創出新低。

所以,最重要的除了倉位之外,配置更爲重要。不同板塊間來回切換打短線的效率和性價比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這一點相信很多經歷過的朋友應該能和我達成共識:

1、不如做指數,比如:ETF或股指期貨來的直接有效,尤其是股指可以T+0、雙向,短期效率比股票高

2、不如專注配置做波段或長線,減少頻繁交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看似笨重,但是一輪行情下來也不少賺,關鍵是不用時刻盯盤

參考發達市場吧,其實不是有意去散戶化,而是隨着時間推移投資者的認知和水平都在提高,意識到了短期暴富的不切實際,更加追求資金的專業化管理和穩定複利。

未來的A股更加考驗對於市場和經濟環境的理解,炒作的難度再增加,遊資逐步被邊緣化!

END

本文作者:

宋振宇,《天下財經》嘉賓,擅長用週期理論判斷牛熊拐點。

作者觀點僅作爲個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本欄目觀點。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