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阿關係暨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14日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舉行。外交部供圖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記者楊媛媛、曹軼)第九屆中阿關係暨中阿文明對話研討會14日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聚焦中阿文明交流成果和前景。中阿官員學者認爲,雙方文明交流源遠流長,特別是隨着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中阿文明交流與對話成果豐碩,未來可期。

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在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指出增進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的現實需要。作爲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雙方持續推進人文領域合作,增進中阿民心相通,成績斐然。

他介紹,中阿地方政府已建立40餘對友城關係;中阿新聞交流中心、中阿電子圖書館門戶網站正式落地;阿拉伯語教學在中國不斷發展,目前已有50餘所高等院校開設了阿拉伯語專業;“漢語熱”在阿拉伯國家持續升溫,沙特、阿聯酋、埃及宣佈將中文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翟雋說,儘管疫情阻礙了各國人員往來,但中阿人民間的交流合作並未停滯。在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雙方通過視頻形式成功舉辦了新聞合作論壇、企業家大會、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等活動,並正積極籌辦廣電合作論壇、改革發展論壇、友好大會、婦女論壇等活動。

埃及外交部部長助理兼常駐阿拉伯國家聯盟代表阿布海爾等阿方參會官員認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弘揚了阿中文明的價值,促進阿中命運共同體建設,並服務於全世界共同利益,造福各國人民。

2018年10月23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亞,埃及學生在中國文化週上爲臉譜上色。 新華社記者 鄔惠我 攝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丁俊在研討會上說,“一帶一路”倡議受到阿拉伯國家廣泛歡迎和積極回應,阿拉伯世界瞭解和學習中國語言文化與中國發展經驗、成就的興趣和熱情日益增強。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爲中阿文明對話交流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增添了強大的現實動力。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東學院教授戴曉琦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阿之間的民心相通、文明互鑑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勢頭,雙方在教師與學者互訪、留學生互派與旅遊交往等領域取得迅速發展,典籍互譯持續推進,文化互信顯著增強。

2020年9月1日,在阿聯酋迪拜,迪拜危機和災害管理最高委員會主席曼蘇爾·阿勒馬克圖姆(右一)作爲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穆罕默德的代表爲迪拜中國學校揭幕授牌。新華社發

戴曉琦說,文明沒有高下優劣。文明交往的關鍵在於如何對待其他文明。早期西方殖民者乃至當前個別國家奉行高高在上的文明文化優越論,用武力解決“文化差異”,使中東部分國家陷入衰退,民生凋敝。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內在的發展邏輯,只有尊重當地人民及其發展邏輯,外力才能發揮正能量,纔有助於他們的穩定和繁榮,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