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經濟如何助力共同富裕?京東沈建光提“新型實體企業”概念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組織召開的“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共同富裕”研討會在京舉行。

圍繞數字經濟背景下實體經濟內涵與外延的變化、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等話題,多方專家展開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共同富裕,有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個核心問題是,共同富裕是分階段實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二個核心問題,實現共同富裕要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土壤。所謂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包括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還有堅持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

高培勇還指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國家治理層面的問題。需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統籌協調,涉及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環節,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就業和收入分配帶來系列深刻影響,比如智能機器人對就業的影響等,這些問題都值得好好研究。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二級巡視員王先鋒圍繞“鄉村振興如何推進共同富裕”話題展開。王先鋒表示,要實現農村產業興旺,要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通過實業投資帶動農民增收;要實現共同富裕,還需要改善農民在教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住房等領域的待遇;還要充分利用農村的生態資源,加強生態領域投資,吸引部分城市居民回到農村,實現資源環境共享,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下半年經濟面臨穩增長壓力,新興實體企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何謂新型實體企業?第一位的是實體性,直接承擔商品的生產流通任務,僱傭大量人工,持續進行技術投入,有實體資產。“新型”則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科技性,有數字優勢,是數字服務供應商;二是生態普惠型,是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信息通訊、民生保障等基礎設施運營商;三是網絡外部性,是新型的網絡平臺,跟大量消費者和企業接觸。

沈建光指出,京東就是一個新型實體企業。截至2021年上半年,京東直接聘用超過26萬一線員工,月平均工資超過1.1萬元。京東2017年初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四年半時間已在技術上累計投入近700億元。京東還有七鮮、京東家電專賣店、京車會等數萬家線下門店。

“新型實體概念的提出,希望國家在政策制定上要精準分類,明確實體企業的定位,健全政策扶持,包括完善統計制度、用工制度等,讓新型實體企業可以真正爲經濟增長、共同富裕、鄉村振興做出貢獻”,沈建光表示。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表示,電商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重要的融合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2020年數據顯示,全國網上零售額是11.76萬億元,佔全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9%。其中,農村網絡零售額爲1.79萬億元,佔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在34%在,這個佔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有研究機構數據顯示,電商從業人羣超過6000萬。商務部監測的數據是,2000萬網絡賣家店鋪帶動約3億間接就業人羣。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雲表示,數字經濟有促進共同富裕的一面,也有偏離共同富裕的一面。“十四五”規劃提到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個人覺得這裏更多強調的是要穩定製造業就業,因爲這對中低收入羣體更重要。數字經濟能帶來一些就業,但可能帶來整體社會就業的降低。前些年,我們講要帶動新產業新動能的成長,現在更重要的是讓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經濟,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因爲傳統產業佔比要更大,傳統產業跟中等收入羣體關係更大。

“要注意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平等發展,像有些外賣員一天干十幾個小時,長期對身體的損害也要考慮。要推進數字經濟的共享化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不能導致傳統產業沒有發展空間。還要引導數字經濟企業增強共同富裕的帶動能力,引導頭部企業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姜長雲指出。

北京大學軟件學院金融管理系副主任趙佔波表示,互聯網平臺頭部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社會責任,比如現在這麼多快遞公司、外賣小哥,他們在爲大家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垃圾、包裝等環保問題。另外,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的安全問題,他們很多被數據驅動着,但就業技能並沒有明顯提升。共同富裕有賴於企業創新,需要頭部企業發力,但企業創新一定要考慮老百姓的需求,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