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劃定31項重點任務 北京國際交往中心這樣建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有了第一個五年規劃。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完善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建成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高標準建設第四使館區、打造“第二個三里屯”……詳細的規劃之下,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之路愈加清晰。而與被賦予的更多其他功能一起,北京國際交往中心也將更加“豐滿”。

7個方面31項重點任務

“到2025年,國際交往中心功能體系和空間佈局基本形成。具體來說,就是在服務總體外交能力、國際交往活躍度、國際要素集聚度、國際化服務水平、城市國際美譽度等五方面實現顯著提升。”在9月16日的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發佈會上,對於五年的總目標,北京市政府外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馮劍如此介紹道。

北京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首先要抓住重大項目這個“牛鼻子”。據介紹,圍繞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規劃》提出7個方面31項重點任務。其中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是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首要職責,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則是重要基礎。

在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方面,《規劃》提到,要健全完善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建成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打造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國際會議展覽綜合體。實施《東壩地區規劃建設方案》,高標準建設第四使館區,打造“第二個三里屯”等。

據瞭解,東壩地區位於朝陽區的東北部,處於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副中心以及首都國際機場之間,距離CBD、首都國際機場、外交部及一二三使館區直線距離10-15公里,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楊浚介紹,上述方案規劃範圍約35.5平方公里,其中,約12平方公里爲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理範圍。

未來將從優化區域發展新佈局、建設活力時尚新街區、營造和諧宜居新環境三個方面打造東壩地區。例如集中佈局建設空間,生態空間佔比提高至40%,通過“留白”方式爲未來預留髮展建設空間;圍繞國際交往和“兩區”建設深化,形成以東壩大街爲活力發展軸線、以壩河和北小河特色水綠空間爲活力紐帶、以東壩中央公園爲生態核心的整體空間結構等。

此外,《規劃》還包括引聚國際高端要素、完善對外交往佈局、優化國際服務環境等內容,具體任務涉及持續提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的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水平,深化國際抗疫合作,加快實施國際人才公寓建設、示範街區改造,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

確保“一個區都不能少”

國際交往中心作爲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是對全市域講的,是各區都應承擔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個區都不能少”,馮劍表示,爲此,結合各區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規劃》首次明確了十六區和經開區在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整體佈局中的功能定位,爲各區開展工作提供指導遵循。

據北京日報消息,其中東城區、西城區將強化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功能,建設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打造國際交往中心核心承載區。

“近年來,西城區以金融和文化爲牽引,前瞻謀劃空間佈局、重大項目、品牌活動等,不斷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在發佈會上,西城區副區長李異如此介紹稱。金融街論壇作爲西城區的招牌之一,也將是未來發力的重點。

據介紹,自2020年起,金融街論壇正式升格爲國家級、國際性專業論壇,規格和規模達到國內金融專業論壇最高水平。金融街論壇將繼續強化國際交往長效機制,全力服務“兩區”建設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健全金融街與國際金融城市間常態交流合作機制,積極落實國家金融擴大開放戰略部署。

其他區域方面,朝陽區充分發揮國際金融、國際商務功能優勢,以北京商務中心區、奧林匹克中心區、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外國駐華使館區等爲依託,全方位提升外交外事活動承載能力。海淀區依託三山五園地區歷史文化積澱,增強外事接待水平。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加強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業功能區的資源整合,吸引高端創新人才集聚,打造全球創新網絡的中國座標等。

同時,馮劍介紹,重大項目、重點任務也覆蓋全市各區。據悉,《規劃》還首次編制了三張清單,包括重點任務清單、重大項目清單和創新政策清單。其中重點任務清單分解出151項具體任務,重大項目清單則圍繞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從全市範圍內篩選了78個重大項目,創新政策清單則提出31條創新政策。

對外開放的標杆

從重點任務到重大項目,《規劃》爲未來五年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畫下了施工圖。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表示,《規劃》的發佈意味着要在更多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從這一點上來說,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劃,就可以制定更加具體的目標、更加切實可能性的政策措施,“有着重要帶動和引領作用”。

事實上,去年9月,北京市就曾舉行發佈會,介紹未來15年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發展藍圖,包括《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的整體佈局,《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的48項硬件項目建設和30項軟件建設任務,爲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提出了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

“此次《專項規劃》明確的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發展目標是:緊密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2035年,將北京建設成爲承擔我國重大外交外事活動的首要舞臺、引領全球科技創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樞紐、展現中國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彰顯我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的國家交往之都。”彼時,楊浚就曾如此介紹。

不難看出,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到“兩區”建設,北京衆多新任務裏,對國際性的強調始終是一大亮點。對此,王鵬提到,北京“四個中心”的定位沒有變,但在“四個中心”之外,通過內涵或者功能性的疊加,北京增加了其他一些特色的功能,這些更多還是爲了更好服務國際交往中心的內涵,更有利地促進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真正提升北京知名度,成爲未來對外開放的一扇窗,或者說一個標杆。

王鵬補充稱,反過來說,北京這些帶有消費性的經濟性功能,更多也是要打上國際性的色彩和特點的。整體來看,國際交往中心與目前提到的消費、數字經濟、“兩區”建設上,其實有天然的契合性,北京的經濟消費功能定位一定是突出國際性,而不是與其他國內經濟城市、消費城市進行有力競爭,更多情況下是形成一個錯位、互補的發展態勢。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