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荒下半年有望緩解 概念股大幅跑贏市場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德國汽車業尋求“補芯”

除了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芯片短缺亦是今年慕尼黑國際車展熱議的話題之一。從寶馬、戴姆勒等整車製造商,到博世、採埃孚等主要零部件供應商,都表示“缺芯”之痛已在德國汽車業蔓延開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德國汽車業年收入超過4000億歐元,直接吸納就業逾83萬人,是德國最大的工業部門,也被德國政府視作最重要的製造業板塊。疫情以來的汽車業“缺芯”是德國製造業半導體供不應求的縮影,也是全球“缺芯”的局部表現。用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馬庫斯·海恩的話說,“缺芯”是當前的一個全球性問題。

10年前提出“工業4.0”以來,德國工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都在朝數字化方向轉型。數字化轉型深入致半導體需求陡增,供需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在持續的疫情和芯片工廠火災、暴風雨等突發事件背景下被進一步放大。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霍夫表示,2021年下半年形勢更嚴峻,汽車芯片產能的提高需要兩年,“缺芯”的影響將至少持續到2022年底。

無獨有偶,德國車企普遍預測明年難以從“缺芯”中脫困。戴姆勒集團首席執行官康林松認爲,對芯片需求飆升意味着汽車行業在明年全年乃至2023年都可能難以獲得足夠的芯片。明年各企業對半導體的需求仍將高於全世界的生產能力,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無關疫情。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鄧納爾指出,未來3至4個月,半導體供應鏈仍將持續動盪。

在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看來,未來幾年獲得足夠的芯片將成爲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競爭要素,德國需要爲維護技術主權採取行動。

遊說和財政補貼是德國政府目前的着力點。據德國媒體報道,阿爾特邁爾近日與半導體行業約50家企業代表會面,並提出了數十億財政補貼的可能性。

2018年以來,德國政府在歐盟相關框架下支持了18家德國芯片企業,幫助其建立現代化芯片工廠,德國政府爲此投入10億歐元。按照阿爾特邁爾的說法,德國政府考慮再投入30億至100億歐元,向芯片企業提供支持。

“到2030年,歐洲在全球芯片生產中的市場份額將達到20%……這意味着德國的芯片產量將增加三到四倍。”阿爾特邁爾說。

與自主“造芯”相匹配的是供應鏈的本地化、區域化。採埃孚公司首席執行官沃夫翰寧·施艾德認爲,“缺芯”促使一些車企開始重新評估供應鏈以及未來數年可能進行的調整,“但現在下結論還爲時過早”。

他說,採埃孚需要與合作伙伴、客戶等一起對供應鏈進行全面評估,進而研究如何實現供需平衡,通過制定一些新措施來避免將來再度出現供應短缺。

普華永道(德國)合夥人馬庫斯·克羅格認爲,對車企來說,長期的解決方案是“與半導體制造商建立密切的夥伴關係,以保障未來的需求並獲得重要的芯片技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