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美國對抗中國的產業政策會適得其反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9月15日文章,原題:對抗中國的產業政策會適得其反 長期以來,美國領導人一直在試圖對抗中國的產業政策,而最近又試圖效仿它。可是他們的行動計劃暴露出對中國將其政治體制與活躍的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所帶來的獨特挑戰的嚴重無知。

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企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企業,偶爾會被要求爲政治目標服務。西方國家無法在這方面與之抗衡,也不應該開始嘗試。然而,美國爲應對中國所採取的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錯誤的。

例如,美國希望中國減少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儘管大量證據表明,這種援助會阻礙中國私營企業獲得需要的資源。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來自華爲和阿里巴巴等私營公司,它們生產(或銷售)美國消費者急切購買的商品。這種挑戰並非來自像中國商飛這樣的國有企業。

事實上,現在主導中國經濟的私營企業是中國在21世紀初關閉或私有化數十萬家國有企業之後才起步的。這些國企的關閉爲私營企業釋放了資本,爲它們的成長掃清了道路。

中國商業部門的增長不是由對國有企業或產業政策的支持推動的,而是由地方政府對私營企業強有力的支持——包括北京對現代、上海對特斯拉和通用汽車。“在中國銷售更多別克和雪佛蘭汽車的商業目標變成了一場政治和經濟運動,以增強上海這座城市的實力”,一位長期觀察中國汽車行業的人士表示,“把它想象成上海公司,市長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地方政府的支持對中國私營企業尤爲重要。一個例子是,儘管遭到國有鋁業巨頭的強烈反對,但東方希望集團仍在河南省三門峽這樣的小城市的支持下,成爲了中國最大的私營鋁生產商。

中國地方政府間還相互激烈競爭以吸引企業——這是私營企業得以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美國迫使中國取消對國有企業的支持,並撤銷其產業政策,那麼這隻會使中國成功地解除對私營企業的束縛,從而在地方支持下,更有可能出現其他創新型私營企業來挑戰美國企業。

關於中國,美國真正面臨的商業方面的挑戰,是國家安全與經濟交流利益之間的權衡,而不是中國對國有企業的支持或工業補貼。(作者爲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謝長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