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尚伃

近年來,證券業用優異的業績展現了行業的發展韌性,吸引着大量人才朝着這片“星辰大海”奔赴而來。

據證券業從業人員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0222人加盟證券業。其中,隨着一級市場的擴容以及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設立等利好推動,券商人員流入比例最大的業務線爲投行業務,從業保薦代表人(以下簡稱“保代”)人數同比增幅達15.22%。

從業人員總數超34萬人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有數據可查的131家證券公司(包含子公司)從業人員總數爲34.345萬人。今年以來,就已有超萬人加入證券業。

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行業一直是吸引就業的重點領域,就業人員的意向性佔比非常高。不光是薪酬考慮,證券業的活躍度以及對員工的成長有益的環境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從券商從業人員總數來看,從業人員數量超過萬人的券商已增至5家,分別是中信證券(1.23萬人)、國信證券(1.16萬人)、廣發證券(1.15萬人)、國泰君安(1.09萬人)、中信建投(1.03萬人)。今年以來,有35家券商從業人員數量增長均超過100人。其中,中信證券從業人員數量增長最多,爲1758人;其次是中金財富,增加1438人;中信建投位列第三,增加595人。此外,證券業也有不少“新貴”的加入。今年以來,已有大和證券(中國)、星展證券(中國)等新成員正式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減員的券商也不在少數。今年以來,有39家券商呈現減員態勢。其中,申萬宏源證券從業人員減少372人、東方財富證券從業人員減少297人、中信證券華南從業人員減少290人。而券商減員的誘因大不相同,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有部分券商從業人員減少因設立資管子公司,部分員工“轉戰”至子公司所致。

申萬宏源證券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 ‘五位一體’的人力資源改革已經完成,針對不同部門、前中後臺情況,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整和優化。因此,人才的流動爲行業普遍現象。”

下半年以來,證券業的人員變動幅度進一步擴大,有券商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券商一般都是6月份以後才發放上一年度的績效獎金,而拿完年終獎後再跳槽或離開公司,是當前證券業的普遍現象。”

近1000名保代持證上崗

今年以來,券商從業人數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保代、投資顧問及一般證券業務,而證券經紀業務營銷、分析師、投資主辦人三類業務的從業者人數則呈現流失態勢。具體來看,券商保代人數爲7299人,增幅15.22%;投資顧問人數爲6.68萬人,增幅9.57%;一般證券業務人數爲20.46萬人,增幅4.97%。

一直以來,證券業積極發揮投行專業優勢,爲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不懈努力。2004年,我國開始實施證券保薦制度,當時首批保代名單中共有609名入選;發展至2019年,保代人數爲3810人;隨後的2020年,證監會對《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後,保代人數迎來了大幅擴充;截至目前,保代人數已增加至7299人,其中,今年以來新增964人。

據瞭解,截至目前,已有23家券商的保代人數超過100人。其中,中信建投的保代人數最多,爲475人;中信證券緊隨其後,共有469名保代;此外,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3家券商的保代人數均超過300人。從新增方面來看,頭部券商依舊在持續發力,今年以來,中信建投新增108位保代,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均新增104位保代。

陳靂向記者表示,“隨着註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IPO保代人員的需求量快速上升。”

此外,隨着北交所的設立,作爲重要中介機構的券商,將迎來新的業務發展空間,從而對人才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無論校招或是社招,券商均在積極攬入新三板方面的專業人才。

申萬宏源內部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正在進行2022屆校園招聘,各業務條線也在積極開展社會招聘。特別是隨着北交所的成立,公司還會進一步加大新三板領域的人才引進,做好宣傳與人才招聘,利用好公司新三板品牌效應,有針對性地招聘一批新三板從業人員,做大做強做全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產業鏈。”

2022屆校招全面啓動

每逢各大高校進學季開始的同時,券商便計劃部署下一年的畢業生招聘工作。近年來,券商以求“新”爲重。目前,已有中信建投、中國銀河、中泰證券、申萬宏源、光大證券等多家券商全面啓動了2022屆校園招聘工作。

針對券商不斷加大校招的宣傳力度,一家上市券商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優秀的證券公司喜歡聘用‘新人’,主要因爲相較於 ‘挖人’,新人的培養成本更低,並且新人在年齡及身體等多方面具有優勢,在券商部分高強度的工作下承壓能力相對較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少平臺出現“付費內推”的消息,求職者需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據記者瞭解,不少券商將對入職候選人過往經歷進行背景調查,如有發現任何候選人與某些機構、個人達成過類似“保過推薦”協議交易,將保留取消其應聘資格、關閉其應聘流程,甚至收回其錄用通知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