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一些豪華月餅禮盒、茶葉禮盒的外包裝“喧賓奪主”,消費者扔了不忍,留着無用。近期,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發佈。新標準嚴格限定了包裝層數,修改了包裝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計算方法,增加了外包裝體積檢測、判定規則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間係數,爲過度包裝“瘦身”。

最近幾年,隨着環保政策持續發力,勤儉節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簡易包裝成爲了走俏的清新之風。但是,包裝“虛胖”產品依然有市場,爲了面子好看不顧裏子的商家也不少。有的一公斤重的商品有五公斤的包裝,碗口大的商品包出了水桶粗的體積;還有的大盒子套着小盒子,小盒子套着更小的盒子,鐵盒裏面是塑料盒,塑料盒裏面是泡沫盒,泡沫盒裏面是塑料袋,塑料袋裏面是小包裝的月餅,弄得像“買盒子送月餅”。“到底是‘喫月餅’還是‘喫包裝’?”面對豪華包裝的月餅,很多網友總會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

過度包裝會加劇環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國包裝廢棄物約佔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這些包裝廢棄物大部分是過度包裝產生的,而此類垃圾難處理、難降解,很可能對水、土壤、空氣造成長期污染。此外,一些劣質包裝含有的增塑劑、超標的重金屬以及有毒有機物等,容易通過皮膚接觸侵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華而不實的過度包裝,背後是商家惟利是圖的心理。做好“表面功夫”,便可讓商品價格增長數倍,這讓一些商家在包裝上煞費苦心。像幾十元一斤的散裝茶葉,經過包裝營銷,售價可達上千元每斤。

“過度包裝”的月餅之所以有市場,也折射出一些人的消費觀。在面子和虛榮心的驅使下,體積大、包裝精美,看起來既“體面”又高檔的月餅,常常會成爲送禮的首選。只選貴的,不選對的,淡化了“送”的情意,增加了“禮”的分量。對過度包裝的“天價月餅”一擲千金,看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其間隱藏的攀比之風、虛榮做派,讓月餅變了味、人情走了樣,帶偏了社風民風,助長了追求奢華的消費心理,反過來又助推商家提供更多華而不實的商品,形成惡性循環,催生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背道而馳。

食品是爲了喫的,商品是拿來用的。一個產品能不能被市場喜歡,不在於它“多好看”,而在於它“多實用”,就拿月餅來說,質量、口味纔是王道。比如,最近有地方推出的月餅因其價格便宜實惠而火出圈,廣式豆沙4元一個,鮮肉月餅3.5元一個,相較於動輒數百元一盒的月餅,這個定價堪稱“良心價”。這也給所有月餅生產廠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啓示課: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其耗時費力地對產品進行“精心包裝”,不如在提升產品質量上用心思、下功夫、求突破。

遏制過度包裝,還需監管部門、商家、消費者攜手努力,依照此次出臺的“強制標準”,商家主動作爲,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儘早貫標、用標和達標,不搞過度包裝;消費者自覺踐行綠色消費理念,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監管部門依法嚴查,推動新標準落地實施。同時,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盯“四風”老問題、新動向,扭住不放、久久爲功,不給“四風”回潮反彈之機。多管齊下,讓過度包裝在消費市場上成爲“過街老鼠”,輕包裝、簡包裝、包裝材料循環利用就會成爲新風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