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鹽城市鹽南區,依託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和物聯網技術,技術人員不需要出門就能對1400畝水稻地進行灌溉。利用智能一體杆上的高清攝像頭,技術員能實時查看田間地頭情況,通過釘釘下發生產任務。每天大量生產數據被記錄沉澱,傳統農民的種植經驗在轉化爲“種植模型”,過去水肥使用靠經驗,今天靠算法。

“數字農業”不僅爲農業生產帶來轉型升級,也延展了產業鏈的長度,全程可溯源的稻米更容易成長爲原產地品牌,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的“農業產業化”的新模式正在形成。科技來了,產業有了,人也想回來了。種地35年的陳大爺咧着嘴笑道,家裏的小孩想回來跟爸爸種地。

貧瘠田裏“數字水稻”長勢正好

9月17日下午,江蘇鹽南高新區舉行首屆“農民豐收節”。活動的一邊,千畝高標準農田迎風傳出沙沙響聲,新引進的稻米品種露出了五色稻穗,一片即將豐收的風景。

“這一片年初還是是村裏的房子,現在已經全是稻田了。復墾地高高低低,有很多石頭,一般不產糧,沒想到今年水稻長勢這麼好”,珠溪一米(江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淑娟介紹道,作爲農業大市,鹽城一直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數字鹽城建設。王淑娟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來這裏開闢一片新的事業。

今年,珠溪一米公司在鹽南高新區承包了這片復墾地,他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將這裏打造了一片1400畝的高標準農田。王淑娟跟記者介紹,復墾地稻米長勢喜人的祕訣是:數字農業技術。

這邊地裏,通過阿里雲“耘田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水稻生長的各種指標一目瞭然。田間地頭立起了阿里雲智能AIoT一體杆,可監測溫度、風向、土壤墒情、稻田長勢、病蟲害等各類指標,並實時反饋到智能平臺上。技術人員根據指標情況及算法分析,制定每日生產計劃,並通過釘釘推送給員工。

圖,阿里雲AIoT智能一體杆

種水田最重要的是灌溉,水多水少都不行。珠溪一米公司技術骨幹柏越華介紹道,傳統水稻種植,農民一般根據經驗判斷灌多少水。這不僅耗費人工,工人往往還要幾塊地來回跑,有時來不及,要喊其他人幫忙開關水閥。如今的地裏安裝了“數字灌溉”,技術員通過手機、電腦就能操作,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會根據不同地塊土壤溼度、水稻生長週期等因素決定灌溉量,灌溉完成後系統可自動關閥。智能管理平臺還會預測不同地塊灌溉週期,提前安排生產計劃。

“同樣的1400畝地,以前要四五個人同時放水,現在不用了,技術員在手機上就能操作了”,種地35年的技術員陳大爺不禁感慨科技的力量。

“種植模型”傳承老農民種地經驗

“豐收節”活動現場,王淑娟向記者展示了“耘田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大屏上,“生產計劃”、“農事管理”、“農資統計”、“災害分析預警”、“智能設備在線情況”等信息一目瞭然。生產全程數字化後,系統還會預估產量,幫助農戶決策來年品種選擇、是否擴大規模等,讓種地全面實現“心裏有數”。

圖,阿里雲耘田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

“很多人覺得數字農業就是大屏。但並不是這樣。我們做的是真正將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打通。首先把無人機等機械設備在線、生產過程在線、土地情況在線。然後用阿里雲自主研發的農業Saas系統,將全部硬件及數據串聯起來,建立種植模型,統籌管理農產品產銷全程,並指導生產。最後數據還將應用到質量追溯、品牌打造上,實現全產業鏈數字化。”阿里雲工程師張思遠告訴記者,數字農業要將傳統農民的種植經驗變成數據模型,在不斷優化後,爲更大規模種植提供精準分析,助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務農多年的陳大爺原以爲“數字農業”太過高深難學,沒想到經過其他技術員指導,他花了三十多分鐘就學會了。現如今,陳大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從釘釘上查看今天生產任務,利用高清攝像頭觀察稻田以及傳感器反饋的土壤指標,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灌溉、除草、修補田埂等工作。一天工作結束後,他再通過釘釘發送生產日誌。

圖,陳大爺在手機查看每天生產任務

“在沒引進這套數字農業技術前,年輕人不會回來種地,回來也不會種,”陳大爺欣喜地表達道,現在他的小孩也想回家跟爸爸種地,因爲自由、安全,比在工廠打工強多了。“數字農業”也爲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陳大爺表示,以前管理不了這麼多畝地,有了數字農業技術後,他的願望是可以帶領兒子一起管理2000畝地。

“農業產業化”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我們希望能通過數字化幫助鹽城打造一個原產地的品牌,讓當地的大米買的更好”,王淑娟介紹,目前珠溪一米公司已在天貓開設旗艦店,未來“數字化種植水稻”將通過天貓面向全國消費者銷售。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全程大數據記錄可實現品質溯源,使消費者和生產者達到信息對稱,增加信任,預計收益將提升10%以上。

目前,天貓正在通過“三品一標”運營、正宗原產地IP打造等方式,幫助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品牌湧現出來。“‘助力農業產業化’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我們希望通過阿里雲的數字農場技術能力,以及天貓、盒馬等平臺的供應鏈與銷售能力,爲農業生產者提供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的服務,帶動一批原產地品牌崛起,幫助更多地區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阿里雲智能IoT數字農業部總監杜森浪說。

得益於數字化種田的魅力,珠溪一米公司也吸引了一批年輕人回鄉創業。未來,珠溪一米公司還將與阿里巴巴繼續合作,探索在鹽鹼地環境下擴大數字化種植面積。讓人才、技術、產業實實在在地爲鹽城高質量發展服務。

江蘇大學金山特聘教授、中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農業裝備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宗毅認爲,未來我國農業會有更高的開放水平,農業的競爭一定要依靠規模化、數字化、高效率的高質量發展。阿里的數字農業技術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保證質量和品牌打造提供了堅實基礎。可以預見,通過數字化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