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9月17日起一對一聊天場景中將可以訪問外部鏈接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程怡 克瑞斯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互聯網企業永遠覺得缺流量。

古典時期,這種缺少是物理層面的實實在在的缺少。觸網用戶少,一天上網時間,往多算也就幾個小時。

移動互聯網時期,這種缺少更多來自心理層面。十幾億用戶,每天幾乎不間斷地掛在網上,社交、辦公、購物、遊戲,時間和場景幾乎被網絡支配。

上半場和下半場都走過的互聯網也不知道去哪裏找增長了,用戶數和使用時長已經到了天花板了。餘下的爭奪就是給平臺之間的互相搶奪,做內容的要切入交易,做交易的要豐富內容。

當初彼此之間屏蔽外鏈,搞競爭,割據流量,形成涇渭分明的楚河與漢界,是爲了在競爭中,掌控自己的優勢。如今,這些存在於邊界的藩籬,除了給用戶添麻煩,對競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該長大、成熟的企業都已經完成了,互聯網各賽道都形成了明顯的頭部效應。

互聯網進入了存量時代,新的競爭體系和格局變更,從如何尋找增量,變成了如何從其他家搶奪流量。分配,成爲需要面對的新問題。而重新分配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盤子”,將流量統一盛裝,再依靠監管的力量,撬動外鏈,最終實現互聯互通。

01

9月17日,各互聯網平臺之間不允許屏蔽合法外鏈的監管要求,正式執行,以下三種情形,將不允許出現:

1、對於用戶分享的同種類型產品或服務的網址鏈接,展示和訪問形式應保持一致;

2、用戶在即時通信中發送和接收合法網址鏈接,點擊鏈接後,在應用內以頁面的形式直接打開;

3、不能對特定的產品或服務網址鏈接附加額外的操作步驟,不能要求用戶手動複製連接後轉至系統瀏覽器打開。

簡單來說,用戶從淘系產品、字節系產品分享到微信的鏈接,不會是一串鬼畫符式的亂碼,手動複製到相應App才能打開,而是可以直接在對話框裏點開。

用戶在手機瀏覽器用百度搜索,也不會被提示,“看餘下內容,跳轉到百度App”。

在用戶數、日活、月活、使用時長等諸多數據的考量下,各平臺變着法地建造“漏斗”工具,將用戶的流量,導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用戶不堪其擾,但除了接受,似乎也別無他法。

改變終於到來。巨頭們的表態也相當明確。

騰訊表示,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爲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阿里巴巴集團回應,互聯是互聯網的初心,開放是數字生態的基礎。阿里巴巴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

相較於上述兩個平臺,字節跳動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有些豐富。

今天,騰訊旗下的一款社交產品QQ,率先行動,用戶可以直接在對話框打開合法外鏈,不再需要通過口令複製,然後打開對應的App。

對此,網友調侃發問:是馬老闆屈服了,張小龍還沒有?#微信尚未解除外鏈屏蔽#這一話題還衝上熱搜。

沒過多久,微信給出了方案。騰訊發佈《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調整的聲明,聲明提出了四點開放外鏈原則,將防止出現過度獲取用戶隱私、危害網絡信息安全與數據安全、過度營銷、誘導分享等有損用戶利益的行爲,爲用戶提供自主選擇權。

第一階段措施將在9月17日起開始執行。用戶升級最新版本微信後,可以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訪問外部鏈接。羣鏈接因涉及廣大接收方用戶,將繼續開發功能便於用戶自主個性化選擇。

形象來說,升級之後的微信,在一對一的用戶聊天框,可以打開淘寶了。以後在微信上的家人羣,收到去淘寶逛一逛的鏈接,現實可期。

02

互聯網企業之間進行外鏈屏蔽,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起初如此操作是因爲流量太少了。

11年前的3Q大戰,全國6億QQ用戶,都收到了這樣的彈窗信息:騰訊QQ和360安全衛士互不兼容,用戶必須在360安全衛士與QQ之間二選一。

那是中文互聯網第一次公開對戰,參戰雙方是依靠殺毒軟件崛起,剛剛完成3000萬美金A輪融資的360以及什麼產品火爆,就立即復刻、模仿的騰訊。

在互聯網還沒有連接十幾億國內用戶的古典時期,騰訊也得親自下場,跟各互聯網企業貼身肉搏。在殺毒軟件領域,它推出QQ醫生,對陣360殺毒軟件。

一臺電腦難容兩個殺毒軟件。QQ醫生引導用戶升級軟件,成爲電腦管家,搶奪360打下的地盤。作爲應對,360推出扣扣保鏢,屏蔽用戶電腦上彈出的QQ廣告、QQ彈窗等核心產品功能。

這便有了騰訊所說的做出的艱難決定:用戶要在360和QQ之間二選一。

古典互聯網時期,用戶上網需要完成電腦開、關機操作,打開路由器等操作儀式,並且在幾百MB的網速下,掛在網上幾個小時。用戶流量珍貴,QQ爲了提升用戶時長,狡猾的推出了以時長,換取星星、月亮、太陽的等級獎勵。夜深人靜的夜晚,一臺無人操作的電腦上,經常掛着一家三口的QQ號——一切都是爲了衝太陽等級,家人之間也不要談什麼隱私——哪像現在,用戶一天24小時在線,與手機幾乎是靈肉合一的存在。

騰訊說艱難的決定,但其實從用戶向來說,這個選擇很容易。一款只能讓用戶跟電腦互動的軟件,和一款能將用戶同更多朋友,以及外界信息聯繫起來的軟件,應該如何選擇,用腳指頭都知道選QQ。騰訊也知道,纔會沒顧及的挑起爭端。

企業用限制用戶自由選擇爲手段,完成對流量的爭奪,終歸是以自己的利益綁架用戶。德行有失的騰訊被釘在輿論的恥辱柱上好幾年,沒人叫它企鵝爸爸,只說“狗日的騰訊”。

騰訊自己將自己打到塵埃裏,白白給360做了一次順水人情,免費公關。在《與其苟且活着,不如奮起抗爭》的“檄文”裏,360流氓軟件的創始人周鴻禕說“一家企業處於壟斷地位的時候,用戶利益肯定是要讓位於商業利益的”。以及放在現在都不過時的準則:“創業企業必須依靠提高用戶體驗的方式去競爭,而壟斷企業更喜歡用傷害用戶利益、傷害用戶體驗的方式去競爭。”

不過,周鴻禕再憤憤不平,站在道德點上指責騰訊,也無法轉變殺毒軟件競爭不過社交軟件的事實,這是賽道之間的差異,是基因差異,一款工具軟件遠不如內容軟件更具有流量吸附性。

於是,十年過後,殺毒軟件退出互聯網C位,騰訊卻憑藉“連接”戰略,投出了中國互聯網的大半壁江山。

03

互聯網發展二十餘年,已經分裂形成了各大“流量諸侯”。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成爲四強,各自都有絕招,阿里善電商、騰訊長於社交、百度堅持搜索、字節琢磨分發。

但早期,並非如此的涇渭分明。當年什麼都想插一腳的騰訊,無需多做介紹。阿里和百度也有衆多與主業不相符的支線戰略。

2008年,李彥宏宣佈,百度成立自營電商平臺“有啊”。李彥宏之所以有做電商的勇氣,是因爲那個年代,百度還是BAT中,商業價值最高的巨頭。淘寶有將近四成的流量都是通過百度搜索引擎而來,很多淘寶賣家在百度投放廣告,通過競價排名來獲取淘寶站外的流量。甚至,百度還是當時淘寶市場拓展的根據地,時任淘寶掌門人衛哲多次前往百度商談淘寶活動流量引流策略。

李彥宏的決定讓衛哲高度緊張,“有啊”具有中文互聯網世界最大流量入口,顯然比當時還未攻下流量護城河的淘寶做電商會有優勢。幾番輾轉反側,衛哲選擇了切斷李彥宏的念想。

淘寶發佈公告表示自己將在robots.txt協議中屏蔽百度蜘蛛(爬蟲)的抓取。理由是:淘寶要保護自己網站用戶的隱私信息,因爲“有不良的商家通過百度的競價排名系統和搜索引擎優化的方式來欺騙消費者。”

百度不甘示弱,開設專欄,手把手教淘寶賣家把淘寶店鋪整體搬遷到“有啊”平臺。

結果可想而知。很快,淘寶封殺了百度的內測賣家,阿里巴巴向百度發函終止廣告合作,正式切斷和百度的流量合作,並另起爐竈打造類似百度的競價排名系統。

至此形成了BAT之間的首次斷聯。在互聯網企業沒有坐穩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際,屏蔽是拖住對手的穩妥操作。

這套招數,後來成爲互聯網公司的默認套路,比如淘寶和微信的相互隔斷、支付寶錢包在騰訊應用寶難覓身影等,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以爲常了。

04

回顧互聯網發展的歷史,幾乎每一個競爭的重要節點,都是屏蔽外鏈盛行的時刻。閉關鎖城,成爲它們穩住優勢的利器。

近幾年的頭騰大戰,是關於競爭與封鎖的最新案例。

2018年,張一鳴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本是爲慶祝抖音下載全球第一,結果卻和馬化騰吵了起來。

張一鳴稱“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評論區馬化騰現身回懟,稱其“誹謗”。兩人一來二去幾度交鋒,內容變成了張一鳴抨擊騰訊封殺抖音。馬化騰堅持“平臺一視同仁,你過敏了”。

後續微信升級外鏈管理規則:無“視聽許可證”的產品,其相關視頻內容禁止在微信傳播。抖音跟微信之間的鏈接,斷掉了。雙方的屏蔽封殺交鋒,從各自的App到短視頻領域再到遊戲領域,今年4月,騰訊發起500名明星藝人簽名併發布聯合聲明,反對短視頻侵權。

“頭騰大戰”至今仍未結束,從屏蔽封殺到對簿公堂,雙方在進行的訴訟超過40起。

今年2月,抖音起訴騰訊壟斷,稱騰訊通過微信和QQ限制用戶分享來自抖音的內容,構成了《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爲”。

6月,字節跳動官方公衆號發佈名爲《字節跳動遭遇騰訊屏蔽和封禁大事記(2018—2021)》的推文,稱騰訊共封禁字節跳動旗下6款產品,波及超過10億用戶,因爲騰訊的限制,每天超過4900萬人次主動分享抖音至微信、QQ時受阻。

8月中旬,“騰訊視頻起訴抖音侵權索賠1億”的話題佔據熱搜。

在字節跳動的話語體系,騰訊發起的版權維護是兩套標準,它一方面積極起訴抖音索要賠償,一方面卻對快手和B站等同樣出現侵權視頻的平臺,不予訴諸法律,以此形成一場騰訊系的大團結。

此外,抖音分享到微信是一連串的亂碼,B站和快手等騰訊系投資的平臺,卻能以訪問鏈接的形式在微信傳播。

05

不要小看流量和資本的力量。拼多多在騰訊系資本和流量的扶持下,迅速成長爲中國電商平臺的第三級,也是全球用戶數最多的電商平臺。

早期流量爭端是患寡,大家因爲搶食,發生齟齬。如今的訴求是患不均,小巨頭都要公開控訴大平臺。沒辦法,誰讓互聯網企業掌握的資本和流量,如此誘人。

過去十年的互聯網發展歷程,是以大喫小,尋求頭部效應的階段。

十年跨度之內,消費互聯網發生急劇轉換和變化,概念和模式層出不窮。然而,外部的變化、風口轉變都只是停留在媒體報道中,並不會砸開巨頭們的流量池。它們依舊盤踞在自己的“流量領地”。

流量諸侯們積累起來的流量池,隨着時間的推移,變成不允許外界沾染的“私有物品”。屏蔽對手,成爲他們鞏固地盤的方式。

下一個十年,應該是巨頭們之間的肉搏競爭。在監管強力的互聯互通的要求下,各巨頭之間的競爭,將會憑藉流量的轉化效應,重新排位,而非論資排輩的先發優勢。

互聯網流量的二次分配時代,已然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