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楊莊,廣渠路北側17.6萬平方米荒地被綠網苫蓋了十多年。最近,這片荒地已被綠草覆蓋,喇叭花、黑心菊到處可見。

綠網變綠地,源於北京今年啓動的“揭網見綠”。17日,市疏整促專項辦透露,全市蓋網地塊將逐步揭開綠網、簡易綠化,已完成6425萬平方米,相當於9個奧森公園。作爲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任務中“留白增綠”的進一步延伸,“揭網見綠”今年首次納入任務臺賬,將加快協調調度、落地實施,“應揭盡揭、宜綠則綠”,今年重點治理長安街及延長線、廣渠路沿線、冬奧場館及通往賽區道路沿線這三大區域。

已有6425萬平方米綠網變綠地

幾個月前,當市民在廣渠路高架上駕車途經楊莊時,一眼就能瞅見被綠網覆蓋的荒地,與城市形象格格不入。通州區楊莊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雷海透露,這片荒地在十幾年前就已完成一級開發,但至今仍未有項目建設,此前一直被綠網苫蓋着。廣渠路打通後,這塊荒地暴露在市民眼前。

全市像這樣的待建荒地還有不少。地塊騰退與後續建設利用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根據揚塵污染防治的相關規定,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裸露地面需要進行覆蓋,超過三個月的,應當進行綠化、鋪裝或者遮蓋。苫蓋綠網也因此成爲當前防治裸露地表揚塵的主要手段。

“雖然覆蓋了綠網,但時間一長,破破爛爛的。還有人在這裏堆放大量的建築垃圾,環境衛生的問題給周邊居民帶來了不少困擾。”雷海直言。

綠網的問題不止這一個。市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直言,苫蓋的綠網材質不一,一些材質較差的綠網不可降解,對環境有影響;倘若遇見極端天氣,也容易造成綠網被大風掀起懸掛在高壓線上,影響供電、道路交通。

今年6月,楊莊的這片荒地撒上了益母草、金雞菊、黑心菊、松果菊等耐旱和自播能力強的花草種子,沒多久就長出半米多高來,既能實現在低維護條件下通過植物自然更新演替達到的區域生態功能,又同時實現一定的觀賞效果。

“我們已經通過第三方衛星遙感監測全市綠網分佈點位,組織各區逐一對苫蓋綠網地塊進行覈實,摸排地塊現狀、權屬關係、規劃用途、項目建設時序。”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區正在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推動苫蓋地塊綠網“應揭盡揭,能綠盡綠”,截至8月底共揭除綠網約6425萬平方米。據瞭解,簡易綠化不改變土地權屬和規劃用途,待地塊成熟後啓動實施項目開發建設,確保實現規劃用途。

三大區域是治理重點

除了環保賬,還有一筆經濟賬要算。“綠網苫蓋單次投入低、長期投入大。初步測算,連續苫蓋綠網兩年後,在不含後期養護的情況下,成本支出與臨時綠化基本相當。”相關負責人說。

在通州區張家灣鎮施園村,“揭網見綠”還能產生一筆收入。三四年前,施園村完成工業大院騰退,幾百畝的土地一下子變成的荒地。“雖然蓋上了綠網,但缺乏管理,經常被人偷倒建築垃圾。”施園村支部書記趙林興說,對38萬平方米騰退土地上進行覆土平整後,村裏與有種植意願的村民簽訂短期的租賃合同,採取村委會和村民各佔股比的方式,由農民種植了玉米等農作物,所收到的效益按比例進行分成,既滿足了村民種植生產的需要,也爲村委會節省了除草防火的成本。

幾個月下來,玉米、向日葵已經熟了,長出來的白菜、菠菜、黃瓜等各種蔬菜每天都送給村裏的困難戶。按照規劃,這片土地即將建設棚改項目。“能種一茬是一茬!村集體統一種植,以後一旦施工建設,也可以迅速騰出來。”趙林興說。

記者獲悉,長安街及延長線、廣渠路沿線、冬奧場館及通往賽區道路沿線等區域,是今年“揭網見綠”治理的重點地區,將因地制宜採取簡易綠化、生態覆蓋。

避免高成本“園林造景”

“目前已經建立了‘揭網見綠’臺賬,在疏整促調度平臺落點落圖實現全過程跟蹤管理,同時還將邊摸排、邊揭網、邊綠化。”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也將對符合“留白增綠”條件的地塊進行增綠、復墾,對符合“戰略留白”臨時綠化條件的地塊進行臨時綠化。

值得一提的是,“揭網見綠”並非高成本的造出園林景觀。記者走訪多處已經完成“揭網見綠”的地塊發現,普遍種植的都是花草、莊稼等,並未新栽樹木。“今年還充分利用雨季有利時期,採取低成本、簡易快速綠化方式,避免‘園林造景’。”這位負責人說,這些荒地未來還將開發建設,處在騰退和建設中的間隔,如果是高成本的“園林造景”,反而是一種浪費。

“揭網見綠”之後,後期維護誰來做?目前,市園林局也已經出臺簡易綠化技術指南,從綠化植物選擇、栽植方式等方面明確綠化標準,加強對各區及街鄉鎮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記者也獲悉,相關部門將統籌好項目建設時序、綠化實施方式、防火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組織屬地、項目單位採取播撒草籽、種植地被植物等方式綠化,確保綠化能落地、易養護,落實好揚塵治理和防火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