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观念的革新和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的电影流派在纪录片的理论建构和创作实践上不断丰富,围绕“真实”这一本质属性,纪录片也越来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向。

它们或是以镜头作眼,摄影机应当如“墙上的苍蝇作壁上观”,呈现真实,向公众开放解读的空间;或是以镜头为武器,在看似中立的纪实中适时抛下评判的锚点,借此不断追问和表达。

观看今年北京展映“真实至上”单元的入选影片,让我们跟随创作者通过纷繁多样的阐释路径,揭开“真实”的面纱。

遇见•艺术家

对艺术作品的解读离不开对创作者的了解,我们也从未停止对作品背后之人的好奇。

Fellinopolis · 2020

《费里尼的世界》

《费里尼的世界》

深受费里尼欣赏与信任的电影导演与他的“隐藏摄像机”深入这位电影巨匠位于罗马电影城五号摄影棚的神秘光影世界。这里是费里尼施展魔法的乐园,也是电影奇迹发生的现场。四十年前发生在《卡萨诺瓦》《女人城》《船续前行》等等魔幻现场的点点滴滴,被记录下来,传送到今天的观众面前。

《费里尼的世界》

片中,多位与费里尼合作过的电影人出镜。为我们回忆、解读与费里尼一起拍电影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费里尼如何调教马斯楚安尼和马西纳,如何与摄影师合作,又是如何挂着他挚爱的Mitchell相机孩子一般地驰骋在摄影棚里……大量的口述历史和片场直击,组合成无比珍贵的电影史资料,是无法复刻的影像记忆,让我们得以有幸重回大银幕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时刻。

Stanislavski. Lust for Life· 202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渴望生活》

上世纪末,周星驰在无厘头代表作《喜剧之王》中,以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让内地观众熟知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如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更是作为体验派表演理论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纪录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渴望生活》就讲述了这位二十世纪伟大的戏剧大师背后的故事——其高深的表演体系是如何穿越时光、历久弥新,深刻影响了当代一众戏剧导演、演员,最终化身为不朽。银幕亮起,请来接受“一代宗师”的洗礼。

PeonyPavilion In Renaissance:

Pai Hsien-Yung and the Kunqu Revival·2021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

《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记录了文坛大师白先勇如何数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昆曲文化踏上复兴之路。

导演邓勇星以白先勇在苏州昆剧院的实地访谈为主轴,间杂多位昆剧艺术家的观点,穿插舞台巡演实录和苏州园林风光。全片画面、布景、灯光极为考究,昆剧演员默立于园林一角,眼波流转、水袖翻飞,千娇百媚之姿都被镜头一一捕捉。影片以《牡丹亭》台词做节,画内画外遥相呼应。

为影片扑面而来的江南雅致韵味和情调所陶醉,为艺术家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赤忱之心叫好!

记录•人类学日志

除了为艺术家做传,探析作为个体的情感连接和内心世界,创作者也会将记录的镜头转向对社会群体的观察和描摹。

Mr. Bachmann and His Class·2021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新晋得主,《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拥有三个半小时的惊人片长,也确是本次“北京展映”单元最不可错过的一部佳片。

导演玛利亚·施佩特用了两年的时间跟随一群德国学生和他们的巴赫曼老师。这群来自12个不同国家,年龄在12到14岁之间的青少年,俨然把一间教室变成了多元文化强烈对撞的战场。作为老师的巴赫曼先生并没有滥用“仲裁者”的权力,而是在循循善诱中,将种族、性别、移民等一系列棘手的社会议题巧妙化解,有如纪录片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Acasa, My Home·2020

《阿萨卡,我的家》

《阿萨卡,我的家》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郊外的一户吉普赛家庭。父亲、妻子和九个孩子生于现代文明与蛮荒之地的接壤处,他们既要遭受自然世界野兽的威胁,也为即将到来的都市管控而忧心。一家人在前半部“荒野求生”,后半部困于水泥森林。

《阿萨卡,我的家》

记者出身的导演拉杜·乔尼奇科在这部纪录片处女作中展现出惊人的调度能力。影片的画面和构图颇为精妙,前景刀耕火种的生活在后景高楼大厦的映衬之下,结合一家人不断变换的生存困境,显现出复杂的多义性——影片因此斩获第36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最佳摄影奖。

Truffle Hunters·2020

《松露猎人》

《松露猎人》

意大利北部的秘密森林里生活着一群老人——他们往往冒着生命危险牵着猎犬深入密林,只为寻找流通于西方富人餐桌上的顶级食材——白色阿尔巴松露,以此换取吃喝花销的日常费用。

《松露猎人》

当收购商们转手以十倍收购价将松露送达市场时,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贪婪的交易之下这群底层狩猎者被剥削的命运。然而,《松露猎人》并未就此陷入沉重基调,相反,相当明快的摄影和光线调子让这群爱在酒馆吹牛闲聊的老人份外生动可爱,导演甚至还将一个镜头直接安在了猎犬身上,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狩猎松露时的速度与激情。

重访•历史现场

以影像重探人物谜踪,借画面回访历史现场。纪录片的文献价值一面在于对稍纵即逝、不可重演的,当下的、亦可谓历史的现场捕获,另一面,也可以在新旧复沓的影像陈列中,完成对历史现场的反刍和对当下的反思。

Epicentro·2020

《古巴街头》

《古巴街头》

《古巴街头》是由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的于贝尔·苏佩带来的全新力作,手持镜头既让观众在头晕目眩中领略别具风情的古巴美景,也让观众在诱导之下着力聚焦于后殖民时代古巴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一举夺得了第36届圣丹斯评审团大奖。

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孙女——欧娜·卡斯蒂利亚·卓别林(Oona Castilla Chaplin)也现身此片。职业演员的加入和虚构的情节设定为影片镀上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真实和虚拟的边界变得越发暧昧不清,味道更加独特。

《古巴街头》

Remembering 1950·2021

《1950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

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家。71年前,那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最好的铭记是不遗忘,《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一起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寻觅影像真实,体味百态人生。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展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