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爲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中國一定能夠勝利,但我已經戰死沙場”

牛彈琴

(一)

看了任正非最近的內部講話,信息量很大,但總感覺有一種悲壯在其中。

因爲就在他這番講話刷屏的同時,還有另一個刷屏的信息,蘋果隆重推出了新的iPhone13。

很炫酷的iPhone13,庫克很自信,外界反響很熱烈。

蘋果在前進,華爲呢?

要知道,中國最好的華爲手機,一度都已經和iPhone平起平坐,拍攝效果更是碾壓,如果是正常競爭,全面超越當是必然。

但美國的全球打壓,芯片上的封殺制裁,華爲陷入“至暗時刻”。本來可以大放異彩的華爲手機,只能含恨放慢腳步,子品牌榮耀更被迫賣身求生。

很悲壯的一幕,華爲不久前推出了P50手機,在P40已經可以5G的時候,更新型的P50,只能降爲4G。

華爲怎麼辦?

在這次內部講話中,我不知道,任正非是否也是一種暗示,他特意提到,在華爲食堂裏,貼了一張宣傳畫,一張讓人淚目的宣傳畫。

那是二戰期間,美國記者攔住一名奔赴前線的中國士兵。

美國記者:你多大了?

中國士兵:16歲。

美國記者:你覺得中國會勝利嗎?

中國士兵:中國一定會勝利的。

美國記者:當中國勝利後,你準備幹什麼?娶妻生子?還是繼續參軍?

中國士兵笑了笑:那時候,我已經戰死沙場。

平靜對話背後,是視死如歸的堅定。

很悲壯,但必勝!

任正非感慨說道:這不正是我們華爲今天的時代精神嗎?

越是至暗時刻,越是要咬緊牙關。看任正非最新的講話,無疑也是通過這種對話的形式,安撫大家的焦慮,堅定大家的信心,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可以壓垮華爲。

所以,他說:

大家回想一下,我們被美國打壓的這兩年,人力資源政策從未變過,工資、獎金髮放一切正常,職級的晉升、股票的配給等一切正常。公司不僅不混亂,反而是內部更加團結,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們的隊列。拋開了束縛,更加膽大、勇敢地實現了更多的突破,有了領先的信心和勇氣。

爲什麼?因爲我們正在一個一個地解決難題,一批一批的有紮實理論基礎的人“投筆從戎”,拿着“手術刀”,加入“殺豬”的戰鬥。比如,有幾個天才少年加入了煤礦軍團,反向使用5G,使井下信息更高清、更全面;複用黃大年的密度法等去解決煤礦儲水層的識別問題,未來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頓了頓,他接着說:

當然,走科學家的道路還是走專家的道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抗日戰爭爆發時期,許多優秀大學生加入了戰地作戰,個人在這個社會中就像拼圖板一樣,你只是其中一塊,很多塊拼出來纔是一個大的扇面。

意思也是很明確的:

1,華爲確實面臨嚴峻考驗,但沒有亂,而且更加團結,更努力攻關。

2,最關鍵的是人才,華爲仍在招聘最優秀的人才,拿起“手術刀”,加入“殺豬”的戰鬥。

3,抗戰的歷史,也昭示着華爲:被逼到絕境,更能爆發出超強的戰鬥力,笑到最後。

一句話:華爲就是華爲,華爲是打不垮的。

(二)

笑談生死、舉重若輕,這是任正非的風格。

向死而生、傲對磨難,則是華爲的姿態。

這一點,其實從華爲一個又一個出圈的宣傳畫中,我們就可見一斑。

比如,“布鞋院士”李小文的宣傳畫,普普通通的布鞋老師,卻是真正的科學掃地僧。

點睛的一句話:華爲堅持什麼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學習。

怎麼學習?

——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開放,開放,再開放。

還有,孟晚舟曾引用的那張宣傳畫,那雙滿是傷痕的“芭蕾腳”。

你看到的是臺前風光,你看不到的是臺下辛苦。

一切毋庸多言,羅曼·羅蘭的名言: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

這何嘗不是華爲的精神?

這種精神,其實也深植於中國人的骨髓,這是每一箇中國學生都熟悉的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今天,我們談到華爲,就會想起那架二戰中滿是彈孔的伊爾-2飛機,在戰鬥中被打得像篩子一樣,但依然堅持飛行,最終安全飛回。

什麼意思?

就是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現在的華爲,無疑正經歷最艱苦的磨難。

所以,在這次內部講話中,任正非還舉了紅場閱兵的例子:

1941年莫斯科大雪中,數十萬倉促而聚、混亂不堪的蘇聯紅軍,在紅場閱兵,雜亂的隊伍英勇地通過紅場,他們視死如歸地從閱兵場直奔戰場的偉大精神,不正映照着我們的今天。我們不也是從兩年前在混亂的驚恐中反應過來,形成今天的雄赳赳氣昂昂雜亂有力的陣列嗎?

對這次歷史性的紅場閱兵,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後來感慨:

對蘇聯軍民而言,這次閱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動人心的。雖然形式上是一次傳統的閱兵,但箇中意義截然不同,它展現了蘇聯人民對法西斯的蔑視。儘管勝利還很遙遠,但人民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對法西斯分子來說,這次閱兵卻像是晴天霹靂。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咬緊牙關,很悲壯,但悲壯也是一種力量。

有朋友說,從任正非的這些話中,讓他不由感慨華爲現在的苦難,或許可以歸結於這樣一句話:“中國一定能夠勝利,但我已經戰死沙場。”

但我總覺得,這種強大的危機感,最後必定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因爲這種強大的求生欲,更會迸發出無可戰勝的力量。

該投的資繼續投,該殺的豬就去殺。以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以華爲的體制機制優勢,以中國超大型市場的機遇,看似不可逾越的難題,必定都會甩於身後。

這是苦難,但最終,苦難輝煌,感謝苦難。

這樣的華爲,咬緊牙關,熬過去,戰地黃花分外香!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