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有些老舊的梅隴三村,推開38號底樓的一扇小門,拾級而下,地下室赫然是一排排明黃色的“迷你倉”。一掃印象中地下空間的昏暗、潮溼,牆壁雪白,迷你倉打掃得乾淨清爽,溫暖明亮的色彩也打破了逼仄空間的壓抑感。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空間爲小區和附近居民解決了儲物難、儲物貴的問題。記者瞭解到,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徐彙區民防辦公室貫徹“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把爲羣衆辦實事作爲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創新工作模式,將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停車庫、迷你倉、乒乓房......再利用後的民防工程“玩”出了“新花樣”,今年以來已新增6處公益化使用的民防工程,另有1處正在籌備中。

圖說:迷你倉。徐彙區民防辦供圖(下同)

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面積都不大,多餘的東西又需要一個棲身之所,還有些家庭要裝修了,不少物件得找個暫存地。於是,把閒置不用的地下空間公益化利用的迷你倉就來了,徐彙區民防辦公室創新工作思路,引進公司公益價管理,將人防工程倉庫空間提供給小區居民租用,實現了對地下空間的充分利用。住在梅隴三村的陶先生租用了兩個1立方的小倉,每個倉月租金爲100元,主要存放舊書籍等物品。“家裏的書和雜物越來越多,沒地方放了,現在家門口就有個租金便宜的‘小倉庫’,小區居民還有折扣,真的太方便了。”據悉,“價廉物美”的迷你倉很受小區和周邊居民的歡迎,目前出租率達到80%左右。

圖說:西南位育中學東校區乒乓房

事實上,自2004年起徐彙區民防辦公室就開始逐步探索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截至2020年末,全區共有15處民防工程作爲公益化項目使用。今年,結合“我爲羣衆辦實事”工作,徐彙區民防辦大力推進這一工作的力度。在研討論證中,區民防辦事先協同多個單位和部門充分評估用途和方案,事中嚴格規範工程用途,跟進配套的監管和評估標準。“排摸下來目前全區有30來個可公益化的人防工程,我們計劃漸漸做到全覆蓋。”區民防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這些可以“再利用”的人防工程都完善了通風、堵漏、粉刷、電路等工程,讓地下室也敞亮起來。

圖說:長隴苑小區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庫

位於徐彙區小木橋路的西南位育中學東校區地處內環內,交通便利,但空間侷促,學校連跑道都無處可修。今年上半年,徐彙區民防辦對學校下方長期空置的民防工程整體加固、更換設備、注漿堵漏,8月上旬將改造後使用面積達400多平方米的民防工程交付給學校,用於乒乓教學和民防科普教育使用,大大緩解了學校運動場地不足、教育資源有限的壓力。

非機動車隨意停放、飛線充電,上中西路120弄長隴苑小區長期存在非機動車停放困難和亂充電的問題。徐彙區民防辦多次協調居委會及物業協商,在對小區內地下空間整修後,爲小區居民提供了寬敞的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庫。民防辦還在坡道處設立民防知識宣傳科普長廊,加強民防工作宣傳力度。位於長橋路131號的徐彙區民防科普基地是區民防辦在保持民防工程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建成的首座區級民防教育培訓基地,它讓參觀者通過影像畫面、互動遊戲、情景模擬等生動多樣的形式,學習體驗民防發展歷史、疏散隱蔽知識、自救互救技巧等。

圖說:徐彙區民防科普基地

此外,徐彙區民防辦立足本職、居安思危,建設救災物質倉庫。今年年初協同康健街道商討推進紫竹小區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方案,3月規劃地下空間用途並制定整修方案,4月中旬,區民防辦安排工程技術隊伍入駐施工現場,爲地下空間鋪設了電線和供水管道。今年6月,集防火、防汛及救災三項應急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救災物資倉庫落成。

新民晚報記者 袁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