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9月17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姜雅靜 易哲)初秋,走進海陽郭城鎮戰場泊村,一座古樸的膠東四合院巍然而立,青山輝映下,一排排民俗老屋古樸滄桑,無聲講述着過往歲月。

戰場泊村東臨林寺山,因地形險要,歷來屬於“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明朝時,就有將軍曾在此佈陣勝敵,革命戰爭年代,許世友將軍坐鎮戰場泊,率領膠東子弟反掃蕩、反蠶食、反封鎖,打紅了膠東半邊天。70多年後的今天,戰場泊村不忘先輩之恩,守護紅色文脈,在完整保留百年傳統村落的基礎之上,修繕膠東軍區舊址,規劃革命主題民宿等,打造了一個集黨性教育、紅色研學、戶外拓展和鄉村民宿爲一體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並積極探索“紅色資源+綠色生態”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極富特色的鄉村文化振興之路,奏響了“彩色旅遊”交響曲。

9月7日,“聽黨話,跟黨走”煙臺市紅色基因特色村旅遊資源展示會在戰場泊村隆重舉行,其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印跡、特色的農業經濟產業、優美的村居生態環境驚豔亮相,令來訪領導及嘉賓印象深刻。“戰場泊村的紅色基因,是歷史留下來的無可複製更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2014年,我們開始從農業村向旅遊村轉型,如今終於搞出名堂了。”戰場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俊勝感慨地說,2018年,戰場泊被財政部確定爲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村,在市鎮村三級齊心協力引龍頭、強合作、育項目,實施“紅色引領、黨性提升”紅色旅遊戰略,建設28套100餘間民宿、民俗體驗館和紅色主題公園,配套配齊餐廳、遊客接待中心及各類生活必備設施,打造膠東獨具特色的“同喫同住同勞動”紅色黨性教育基地,擦亮了戰場泊紅色傳承品牌。

行走在紅色體驗教育基地,抗大學校、兵工廠、許世友故居並排而立,革命標語、步槍、地圖無不再現了革命場景;辦公桌上的筆記本、牆上掛的軍服,讓人恍若隔世,眼前彷彿浮現出革命先輩伏案工作的畫面,內心升騰起無限的崇敬之情。

新修建的紅色民宿與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隔街對望,每一間民宿都凝聚着對歷史的傳承。青石板路兩側,一邊是歷史、一邊是現代,時空在這裏交錯卻又巧妙融合。民宿以土炕大通鋪和上下鋪爲主要形式,還原了當年戰士的居住環境,保留了膠東地區特有的木構架結構,村內房屋線條明朗,錯落有致,一瓦一柱都透着歲月的痕跡。屋內的畫像、軍用水壺、小號、油燈等紅色裝飾物原汁原味地還原了戰爭年代的風貌。

除此之外,遊客還可到大食堂裏品嚐憶苦思甜飯,到書畫室揮毫潑墨、靜享時光,在演武廣場和老街裏上演真人CS對戰……多樣豐富的旅遊元素,讓遊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在這裏能學習膠東抗戰革命史,感悟革命精神力量,又能享受優美的自然風景,體驗悠閒的鄉村生活,確實是學習和休閒相結合的好去處。”前來旅遊的王先生說。

今年以來,戰場泊村先後接待了各類教學活動200批次約7000餘人次,所有來到戰場泊村的人都深切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體會到當年八路軍的艱辛和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感受古老鄉村、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在此交相輝映的小康圖景。

按照“差異化發展”的思路,戰場泊村還積極推進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流轉土地1500餘畝,投資200餘萬,栽植文冠果600餘畝,大櫻桃、桑葚、貝貝南瓜等各類經濟林果400餘畝,致力打造集賞花品果、採摘遊樂、生態示範、鄉村體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鄉村休閒體驗基地。同時,與周邊的林山滑雪場、林寺山、山東村等旅遊項目互動結合,通過舉辦各類戶外運動賽事,吸引各類文藝團體基地落戶郭城,形成海陽旅遊節會中的“郭城品牌”,有效實現了“紅色資源+生態旅遊”對接融合、破題發展。

“我們村去年旅遊收入60多萬,今年達到160多萬,隨着遊客增多和採摘園進入盛果期,明年收入還會更高。”楊俊勝說,村裏已成立了旅遊合作社,帶動60餘名村民再就業,催生了村莊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村裏以前都是土路老屋,現如今又是紀念館又是民宿的,處處乾淨漂亮,住着也舒坦。”87歲老人楊吉德親眼見證了戰場泊村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變成了風景秀美、人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言語間倍感自豪。

站在厚重的歷史之上,戰場泊村講述着紅色故事,繼續書寫着鄉村振興的輝煌,村民們宛若置身山水畫卷,生活變得五彩斑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