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再向上,海拔3000米、3500米、4000米、5000米,氧含量和温度都逐步降低。65岁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带领7名中科院的年轻科考队员,8月21日至今年教师节,连续21天考察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这也是我国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中的一部分。李渝生的工作不仅是科考,还承担着教导年轻研究人员野外科考的任务。

9月7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一处山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左二)和年轻的科考队员分析地质灾害问题。

近日,中科院8名科考队员进行了为期28天的喜马拉雅山脉灾害链考察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科考队员将要花费数月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撰写报告。

8月30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

8月27日,科考队员在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一个垂直地面的沉积剖面工作。

8月22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一处山体,科考队员使用罗盘,确定岩石的产出状态和方位。

8月27日,科考队员王昊手握测距仪,对山体进行观察。

8月21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一处山体,科考队员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进行地质灾害链科考工作。

8月27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一处山体,科考队员郭剑使用标尺,测量湖相沉积物厚度。

8月24日,在西藏日喀则市一处雪山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右四)和年轻队员们合影。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等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及多发区。此次灾害链科考,一方面有助于当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学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恩国

责编:段忠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