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双年展”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由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发起,邀请国内外30余位知名的城市、建筑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建筑、北京、未来等关键词进行访谈,记录其对当下重要议题的思考,倡议和展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责任和未来。

第二十二期 | 彼得·埃森曼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教育家,美国文理科学院、艺术文学院院士,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曾获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类金勋章,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学院协会AIA/ACSA建筑教育卓越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库珀·休伊特美国国家设计奖等奖项。著有《写入空谷: 1990-2004文选(Written Into the Void: SelectedWritings 1990-2004)》、《建筑经典:1950-2000(Ten Canonical Buildings 1950-2000)》、《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The Formal Basis of Modern Architecture)》等。

以下为访谈原文

01

建筑如何在复杂中寻求平衡?

当罗伯特·文丘里谈论建筑中的复杂性时,复杂性是一种抵抗形式,是令建筑变得困难而非容易的一种方式。当下的问题是,数字科技、算法,可以像生产和谐与简单一样轻松又快速地生产复杂。因此,复杂性已经失去它曾经的能量,无论是文丘里曾经宣扬的,还是我曾经探讨的。

过去解读复杂形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如今由于复杂性生产流程的改变,解读复杂性等同于解读简单性。因此,我在「晚(lateness)」理论中提出的观点是,时间需要减慢复杂性的产生流程,不一定需要复杂,只需要很慢。如果速度减慢了,自然会是复杂的。这是我最近在探讨和教授的新理论:「晚」即是慢(建筑应迟应慢)。

我思考建筑之初,便是在设计之外或反设计的,从一开始我就不认同和谐、平衡之类的观念。在1963年、1964年、1965年间,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我决定不做设计论文,而是读博士、做理论论文。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这个决定非常重要,我仍然在思考建筑中有关扰乱、抵抗、分歧的议题。

如果非要归类,我选择多样性。多样性在今天的美国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黑人平权运动、环境运动中。多样性不是和谐,多样性是和谐的对立面。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不会创造优美的音乐,而是会创造带有混乱感的音乐。

02

科技/艺术/或其他是建筑的未来吗?

毫无疑问,与其他学科共事很重要。我一向喜欢和画家、雕塑家、电影人、文学界人士合作,并向他们学习。对于年轻建筑师而言,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是一位当下的年轻建筑师,我会去与哲学家交谈,结识其它学科的伙伴,诸如历史、比较文学、绘画、雕塑、电影和音乐。不过这是在明确你自己的领域之后。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学科领域,是无法与他人共事的。所以,一旦你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就很有必要跳出去,结识一些自己领域之外的人。

我喜欢在纸上画图、涂鸦、打草稿,哪怕是很长的文章,我也经常会选择手写。你可以说我有些老派,或许吧。我不是个精通电脑的人,但是说实话,我不确定电脑是否能帮你做有意义的建筑思考。除了抽象的算法,还有意识形态、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等重要的议题。我这样想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03

建筑学的边界在哪里?

建筑学的边界是我们需要能够立起来的东西,它必须能够承受重力,这是首要的。建筑必须是实体的,而不是虚拟的,作为人类,我们需要遮蔽物,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来适应环境。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环境控制的局限性,我们应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如何构造空间,等等。因此,就环境问题和人类自身特性而言,建筑学是有边界的。

在我自己的设计和理论中,边界更多是哲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换句话说,存在理想的建筑吗?我曾经认为存在,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如果不存在意识形态、乌托邦、和谐,或者说不应该存在和谐,立刻便有了边界,不和谐、非乌托邦、无意识形态,便是边界。当你选择了A而不是B,边界立刻产生。每个人都受边界的限制, 一旦你依据自己的观念做出某个选择,相对于「彼」,你的边界就是「此」。

所以建筑学的确有边界。边界源于一个人的文化、哲学、意识形态背景,以及外部的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因此,如何设置边界其实是个挑战。任何艺术形式,无论是音乐、电影、文学,都有边界。学科边界、个人观念边界、外部环境边界等等,这些边界构成了建筑学之于某个个体的特有命题。

04

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我无法回答。我无法说好还是不好,因为我不知道。就像我去莫斯科之前对这座城市也没有太多了解,实地体验很重要。对我来说,到北京实地走走很重要。

05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双年展?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如果有可能,可以组织一个截然不同的双年展,必须摆脱那些商业建筑,而是思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什么应该被囊括进来。双年展应该由某种文化观念引导,我不知道哪些文化观念是中国所提倡的,比如与主流文化可能相左的文化观念能否被纳入。我不知道是否有可能参考威尼斯双年展,在威尼斯,他们并非总能做想做的事,这取决于一个双年展选择的立场和主办方。

(笑)我认为北京首先需要设立一个金虎奖(注:威尼斯双年展的奖项叫金狮奖)。金虎奖一定要有可以放在桌上的奖杯,必须是有价值的东西。每两年从最优秀的建筑师中评选金虎奖, 这是第一步。现在没有金虎奖,所以要设立金虎奖,把它颁给雷姆·库哈斯、斯蒂文·霍尔、利兹·迪勒,任何有品格有个性的建筑师都行。这将是推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向前的一种方式,可以考虑一下。

作者:BUA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