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時18分,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勝利廣場。在這一充滿紀念意味的特殊時點,一隊禮兵神情肅穆。只見他們鄭重推動鍾槌,敲響14聲“警世鐘”。鐘聲迴盪在空中,寓意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0週年。1931年9月18日夜10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爲,遂炮轟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時光荏苒,但歷史的傷痛始終翻攪着親歷者的記憶。廣場的瞻仰人羣中,一位坐着輪椅的九旬老人眼眶微紅,她的名字叫許璉珊。一聲聲鐘聲入耳,卻牽扯起老人未曾忘卻的那段歲月。彼時,許璉珊十一歲。九一八事變後,家住南京的她舉家逃難。小小的她,跟隨着烏泱泱的人羣,幸運地擠上了一艘駛往武漢的輪船。誰料,船行至一半,南京淪陷的消息意外傳來。許璉珊只記得那一天,天色黯淡、人羣嗚咽,“一下子覺得自己沒有家了”。

唯有銘記歷史,方能積澱出砥礪前行的力量。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馬軍說,九一八事變,不僅是瀋陽一個城市的悲劇和災難,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和災難。以此爲起點,在此後數千天的浴血戰鬥中,上百萬英烈流血犧牲。正是他們的巨大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繁榮。“普通市民,特別是青年人,尤其要銘記這段歷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這個國家的過去。”

伴隨着肅穆的音樂聲,來自寶山區仁和醫院的青年醫生陳瀏君心情有些凝重。他將一支白色菊花放置在英烈墓碑前,眼神堅定地看向前方。“銘記歷史只是第一步,我們更應該把這種愛國精神根植在心。”陳瀏君說,自己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是使命所在。重溫那段硝煙歷史,讓他汲取了更多奮進力量——要將“天使白”與“黨旗紅”交相融匯到日常生活工作中。

一個個鮮活生命在戰亂中隨風消逝,這是抗日戰爭留給中華民族恆久的集體記憶。就在兩天前,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共同主辦“偉大的抗戰起點,深遠的歷史影響 ——銘記九一八事變爆發90週年學術研討會”。與會者圍繞“九一八事變”各自闡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展開深入交流。與會專家的發言不僅爲歷史研究帶來全新視角,也對中國抗戰史的傳播頗有啓發作用。

再過不久,便是9月30日國家烈士紀念日。“我們將在這一天聯合全國各大抗戰紀念場館舉行相關展覽,”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唐磊說,此次展覽還將結合館藏文物介紹各場館歷史背景,讓更多人銘記這些“歷史座標”。

再過不到三個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即將到來。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還計劃與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侵華日軍羅涇大燒殺遇難同胞紀念地等共同舉行紀念活動。藉由新展覽、新活動,讓更多青年人走進歷史,銘記“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的警示,也從中汲取信心、勇氣,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

作者:王嘉旖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劉力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