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農業信息化、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被稱爲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新“四化”,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這其中新型城鎮化被認爲是重要的驅動要素之一。新型城鎮化歸根到底是人口的城鎮化。它需要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人的城鄉資源平等交換、協同發展和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勞動力資源城鄉配置。鄉村振興呼喚大批的懂農業、懂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和創新創業人才,而新型城鎮化則需要大批產業技術工人。在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勞動力資源短缺的時代,城鄉勞動力將在自身條件和外部保障共同作用條件下重新配置。具有市民化意願和能力的農民工將遷移融入城市,而一批經驗見識豐富又不能穩定居留城鎮,不能完成市民化,但又熱愛農業農村的農民工將回流農村。這就是農民工的二次分流和分化。他們需要在遷移定居融入城市和返鄉創業之間作爲抉擇。孫戰文教授在農民工遷移決策和遷移行爲研究領域有諸多優秀的研究成果,有着豐富的研究經驗。而他在2015年出版的《農民工家庭遷移決策與遷移行爲研究》一書,現在來看,仍然對新時代推動農民工家庭遷移選擇、決策和遷移行爲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說這本書是孫戰文博士期間深入觀察我國一個個農民工家庭微觀個體,總結遷移規律的集中智慧和創作,無論是在理論框架的完整構建,還是對農民工家庭遷移行爲的五種狀態、四個階段和三種遷移方式的深入分析,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創新都可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著作。

研究視角獨特

自20世紀90年代對中國農民工的觀察逐步興起深入,相關研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而對農民工家庭作爲整體進行的觀察和研究則不甚廣泛。但從家庭這一社會最小單元觀察農民工遷移是有利於農民工遷移穩定性的,也有利於解決中國人口流動中的一系列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問題。本專著對農民工家庭的觀察一方面立足家庭內部成員結構,一方面立足家庭所在社區和宏觀制度政策環境,構建了個體、家庭、社區和宏觀環境全時空、全方位的家庭生態要素,深入觀察了農民工家庭向城鄉的二次沉澱,研究視角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創新性和實用性強

本專著以農民工家庭遷移的相關理論爲基礎,考慮到農民工家庭的現實狀況和理性選擇,結合現階段我國新型城鎮化導向,選擇典型研究樣本,靈活運用調查統計、實證分析、歸納綜合、仿真分析和大數據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對我國農民工家庭的遷移決策和遷移行爲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生動呈現,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設計並提出了適合農民工家庭不同條件和現實國情的建議和方案,對於促進農民工家庭以家庭爲單位沉澱穩定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促進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和諧穩定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新時代參考價值大

雖然專著出版幾年,但立足於2035年城鄉發展的新時代,本專著的幾個重要結論,對老齡化加劇背景下的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仍然極具參考價值。比如農民工家庭考慮定居成本和物質精神上融入城市的階段新時代仍然是農民工家庭完成市民化的最大障礙階段;農民工家庭向城鄉兩端沉澱的分界線是家庭內有2個以上的勞動力能夠完成遷移,但這一過程仍然需要10多年的時間。這一向城鄉兩端穩定沉澱的過程完成非農民工家庭自身所能解決,需要城鄉各種資源的重新估價和配置。在新時代,對農民工家庭仍需社會、政府等多方保障。專著提出,進一步貫徹戶籍制度落地實施政策,逐步消除與戶籍相關的城鄉、區域間的社會福利差距;加快社會保障、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落實“人地錢”掛鉤制度和農村權益保護退出機制,這些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山東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張務偉供稿)

來源: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商學院)官網

責編:張靖雯、王瑞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