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道

9月17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滿月”前夕,起步區在崔寨街道召開全區首個街道工作現場會,研究新形勢下的街道工作重點,足見起步區對鉚足幹勁創新城市治理、做好全區工作謀篇佈局的通盤考慮。

城區舊貌換新顏 羣衆共享發展紅利

騰出發展空間,是一個新區建設發展的必經之路,街道則是打響徵地拆遷之戰的排頭兵。早在2018年,以服務新區建設、騰出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位爲目標的拆遷工作已在黃河北岸蓬勃展開。幾年匆匆而過,連片的村莊改頭換面,換來鱗次櫛比的高樓、日新月異的道路、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起步區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的藍圖躍然紙上,籠罩在新區上方的現代化氣息是對起步區創新城市治理的最好詮釋。

在起步區,若論城區面貌改善誰最大,當屬崔寨街道。“拆不動就建不動,建不動就發展不動”,這是崔寨街道幹部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徵地拆遷被稱爲“天下第一難事”,如何平衡城市發展與羣衆利益,讓項目建設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進?“人情味”是崔寨街道給出的答案。

拆遷涉及大量利益再分配,因爲土地補償資金分配不當引發爭議的事例也不在少數。爲此,崔寨街道研究出臺《關於加強徵地拆遷補償資金管理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村集體土地合同清理的指導意見》。通過羣衆代表會議,表決通過補償資金使用辦法,採取定期儲存、年底取息等方式,確保有穩定的收益。

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級自身“造血”功能,讓羣衆共享徵地拆遷發展的紅利,如今成了崔寨街道的普遍做法。崔寨街道共有69個行政村,近2/3的村通過“陽光村務 民生民議”形式表決通過大額資金收益分紅,實現了村集體長期有收益、羣衆長期生活有保障。同時,街道積極開展土地合同清理,通過協商調解、司法訴訟等途徑,共清理土地承包合同1826份,涉及土地7100畝,爲集體和羣衆挽回地上附屬物補償損失約2.5億元;制定指導方案推進土地集中流轉,順利引導28個村集中流轉土地10000餘畝,爲拆遷羣衆掃除了後顧之憂。

掃除羣衆拆後之憂 把拆遷做成“民心工程”

若想讓拆遷成爲“人情味”濃郁的“民心工程”,不僅停留在拆遷前政策公開透明、拆遷中不侵害羣衆利益,拆遷後爲羣衆辦好實事尤爲重要。在崔寨街道拆遷工作中首當其衝的崔寨管區,下轄12個行政村,拆遷後用“集中辦公”破解無地辦公難題,12個村辦公點集中在一座二層板房內,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集合村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能,羣衆遇到民生、養老、資金等問題,到集中辦公點就能找到黨組織。12個村“三務”公開欄在板房外一字排開,村裏大小事“曬”在陽光下,村委會和羣衆信息對等,提升了村委會公信力,贏得了民心。

隨着各安置區建設進程加快,如何將村務工作與社區生活有機融合是擺在各拆遷村面前的重要議題。崔寨街道王河社區領頭“趟路子”,打造出一套“崔寨模式”社區治理樣板,爲創新社區治理提供了實質性經驗。

王河社區位於崔寨街道東北部,現有16棟住宅樓,建築面積6萬餘平方米,主要安置原黃河灘區內東辛、花二兩村1100餘名羣衆。今年以來,崔寨街道以王河社區爲試點,成立由街道、社區黨委、網格員、樓長、物業管理人員、村“兩委”以及羣衆代表組成的社區管理服務機構,出臺《志願者積分制管理辦法》,激勵社區羣衆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無縫銜接,羣衆管好小家、服務大家的社區生活意識空前高漲。

不僅如此,王河社區還建立了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羣衆在“家門口”就能辦理醫療保險、計劃生育等33個便民服務事項。羣衆解決不了的事,由社區工作人員幫辦、代辦,社區還免費提供婚姻調解、心理健康諮詢、“四點半課堂”、文體活動等服務項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五彩畫卷正徐徐展開,羣衆幸福感與日俱增。

城鄉融合帶動鄉村“蝶變” 全力打造起步區鄉村振興“新樣板”

凡事預則立。從先行區到起步區,發展規劃釋放出同一個信號:不爲拆而拆,通過拆改找準城市定位,騰出發展空間纔是目的。濟南市在研究起步區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專題會議中也表示,要科學謀劃產業佈局,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貫徹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理念,確保城區與農村一體規劃建設。

按照《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所述,起步區要逐步建設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空間佈局,其中“五組團”是指建設濟南城市副中心、崔寨高新產業集聚區、桑梓店高端製造產業基地、孫耿太平綠色發展基地、臨空產業集聚區。當前,崔寨街道正按照規劃加速產業要素聚集,而孫耿、太平兩街道正劍指“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目標,全面實現城鄉融合跨越發展,全力打造起步區鄉村振興“新樣板”。

立足文旅底色推動文化振興,孫耿街道精心規劃於家、老杜、朱家紅色傳承戲語田園美麗鄉村精品示範線,集中打造杓子李、鄧家等6村北方種業之都和先行種子基地特色農業種植,形成富民產業帶,實現農業升級、農民增收。

作爲起步區人口最多、耕地面積最大、農業產業最爲突出的管轄街道,太平街道堅持把發展土地規模經營作爲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聚焦土地流轉,實行以獎代補,擴大發展規模,實現集體增收和羣衆致富雙贏;着眼抱團發展,突出抓好用活合作社載體,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速、提質、提效發展“三提”工程,不斷提升合作社覆蓋面和發展水平;積極探索多元化特色產業發展,開展村企聯建,引導工商資本、社會力量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推動村企要素互換、供求互補、協同發展。

一邊是產業集聚的“強磁場”,一邊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當前可見,起步區建設正按照規劃藍圖加速推進;未來可期,起步區將會是改革創新“試驗田”、科技發展“新天地”,也將是城市治理“樣板間”、鄉村振興示範點,更是高端人才集聚區,產才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示範區……黃河北岸何以新生?答案已然清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