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交所投資者門檻50萬背後的四大關鍵

張奧平/文

本文核心觀點  

1、投資者門檻由精選層的100萬改爲北交所的50萬,將整體提升市場流動性;

2、創新層門檻由150萬降爲100萬,體現新三板各層級將一體化發展;

3、對於處於早期階段的優秀中小企業而言:絕對利好;

4、對於投資者而言:短期注意風險,中長期分化。

9月17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發佈《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個人投資者准入的資金門檻爲證券資產50萬元,機構投資者准入不設置資金門檻。

同時,爲實現北京證券交易所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的一體發展和制度聯動,更好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着力構建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市場生態,全國股轉公司修改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准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爲100萬元,於2021年9月17日發佈實施。

一、投資者門檻由100萬改爲50萬,將整體提升市場流動性

雖然,此前新三板精選層投資者門檻爲新三板市場最低門檻100萬,但市場依舊存在流動性不足,定價功能缺失,從而造成企業“再融資”功能欠缺,最終造成新三板精選層企業多數選擇轉板至滬深交易所。

北交所將投資者門檻由此前精選層的100萬改爲50萬元,旨在合理的提升市場流動性,補足此前因投資者門檻較高造成的市場流動性不足,從而造成的企業融資端功能的缺失。

二、創新層門檻由150萬降爲100萬,體現新三板各層級將一體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股轉公司也同步修改發佈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准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爲100萬元。

降低創新層門檻,再一次體現北交所是由新三板深化改革而來,新三板各層級將實現一體發展和制度聯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全面註冊制改革的大方向下,將依據企業價值成長性和發展階段,匹配不同的資本市場板塊,給予其融資發展的幫助。市場整體也將向着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三、對於處於早期階段的優秀中小企業而言:絕對利好

北交所投資者門檻相對降低,將直接補足過去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融資發展的困局。可預計,未來“專精特新”型早期中小企業將逐步由過去的間接融資爲主轉換爲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爲主。

但要注意是,利好是對於處在價值成長早期,且具備成長性的中小企業。而不是處於後期,並且不具備長期價值成長能力的中小企業。早期企業和中小企業不能直接畫等號。

新設立的北交所也好,還是同樣運行註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也罷,倘若企業不具備價值成長能力,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未來都不是資本市場所歡迎的。這也是新版證券法將發行股票應當“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要求,改爲“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的深意。

四、對於投資者而言:短期注意風險,中長期分化

首先,北交所50萬的投資者門檻,給到了更多投資者可以分享優秀中小企業成長髮展的紅利。但要注意,目前短期的漲幅更多是非理性的。中小企業依舊具備成長風險較高、發展不確定性較強等特徵。

此外,資本市場全面註冊制改革下,長期依舊是上市公司資本價值“一九分化”的邏輯,投資者依舊需要堅持以企業真實價值判斷爲核心原則,警惕投資風險。

(作者系增量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