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朱波

9月17日下午,隨着“嘭”的一聲,一朵巨大的紅白“傘花”在着陸場上空絢麗綻放,承載着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緩緩下落。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成功着陸,安全返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適逢黨的百年華誕,飛天勇士爲國出征。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聶海勝等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進行了爲期3月的駐留。他們在軌飛行期間,開展了2次航天員出艙等一系列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活動,在軌工作生活3個月,充分驗證了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等,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不僅是中國空間站建設再次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里程碑式的重大進展。

仰望浩渺星空,追尋光輝歷史,飛天夢想不僅點燃了每一箇中國人的熱情,也映照了整個國家的自信、執着與擔當。記得從1999年,我國就自主研製7年的神舟一號順利發射,到此次神舟十二號升空,中國航天事業和中國空間站走過了20餘載。20年來,先後經歷了無人飛船階段、載人航天階段、空間站等3個階段。聶海勝等3名中國航天員乘坐飛船飛向太空,不僅成爲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太空訪客”,也爲闊別五年後的中國航天員再次飛出大氣層奠定了極具里程碑的標誌性意義,更表明了中國載人航天已邁入空間站時代,正朝着既定的探索目標穩步前行。

探求太空奧祕,建設航天強國,承載着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到此次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圓夢天宮,中華民族走向深空、踏夢遠行的探索從未止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技術跑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加速度”——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斗”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事業不僅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也喚起了中國人更多激情與格外自豪。

捷報頻傳,喜訊連連。正當人們沉浸在太空“訪客凱旋”的無比喜悅之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接替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將於國慶期間,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踏上爲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展望未來,中國航天事業真可謂是喜訊連連捷報傳,碩果累累譜新篇。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