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通訊員鄭宇、李慶)“參加工會不僅讓我第一次嚐到了荊門的中秋月餅,還讓我掌握了更多新知識新技能,和同行有了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開心極了!”荊門快遞員桂海峯高高興興的拎起工會送來的月餅說。

這是荊門市總工會在包括快遞員、家政服務員等新業態就業羣體中積極探索建立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基地的一個活動縮影。近年來,荊門市總工會以職工服務中心爲依託,在全省率先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延長工作手臂,服務新業態就業羣體,被快遞小哥們親切的稱呼爲“快樂驛站”。

積極適應新常態,順應職工羣衆新期盼

踏着自由的節拍,如今從事快遞等新業態就業羣體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達到8.3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逾越8400萬人。以共享經濟爲龍頭的新就業形態已經各地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和滿足居民需求、擴大內需的重要保障。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不僅有利於促進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工會在新時期更好的團結廣大職工,爲職工提供更有力量的服務和支持。可從何處入手纔好呢?2020年,荊門市總工會連續召開9個座談會,聽取全市網約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及企業一線工人、工會工作者的意見,對23個新業態就業全體集中的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不同職工羣體所處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不同,改革的受益程度不同,文化層次和綜合素質不同,自身需求呈現多元多樣,工作崗位流動性強,大包乾式的傳統工會組織模式已經力不從心,不再喫香。

怎麼辦?荊門市總工會決定大膽的從社會組織孵化入手,通過社會組織來靈活的、更接地氣的、精準的服務不同領域的職工,彌補工會在新業態就業羣體中的組織短板。

整合各方資源,三招搭建起孵化基地

爲在最短的時間裏構建起勞動領域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基地的組織框架,荊門市總工會在市委的支持下,積極整合各方資源,用了三招,很快讓孵化基地變得有模有樣:

第一招是建立一套制度體系:荊門市總工會制定了《荊門市聯繫引導勞動關係領域社會組織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提供服務、培育孵化、項目運作、品牌創建、宣傳推廣、規範引導等6項任務,建立了《社會組織進入、退出及評估制度》等3項制度。同時,建立社會組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共享共商工作經驗,借鑑提升工作水平,實現了組織互聯、活動互通、優勢資源共享,很快激發起社會組織參與工會工作的動力和興趣。

第二招是搭建一個平臺:荊門市總工會依託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基地,設置了多種功能空間,免費向社會組織開放,爲社會組織提供專業諮詢、公益創業、跟蹤指導等內容的一條龍服務,幫助社會組織成長爲能夠承擔工會職能的組織。基地開放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吸引了市藍天社工中心、市圓夢愛心幫扶會、市攝影家協會、市心理諮詢協會、市義工聯等15家社會組織入駐。

第三招是孵化一批組織:爲避免社會組織觀望猶豫,市總工會積極孵化工會直管的社會組織,荊門市職工志願者協會就是其中之一,該協會主要開展法律援助、文化講堂、職業介紹、心理諮詢、文體服務、家庭教育、女工保護、子女關愛,爲全市各領域的職工及其他愛心事業提供志願服務。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成功孵化了33支職工志願服務隊,吸納職工志願者約1700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包括快遞小哥在內的職工志願服務隊爲全市各小區免費搬運派送生活物資、提供各類援助服務時長超1.3萬小時,成爲老百姓公認的志願者金字招牌,深受各界讚譽和喜愛,也讓新業態就業羣體得到了各級政府和老百姓的認同和尊敬,讓他們倍感驕傲自豪。

延長工作手臂,打通服務職工最後一公里

社會組織吸納進來了,如何讓這些組織發揮出作用,服務好各行各業的一線職工?荊門市總工會通過分類梳理職工需求,指導社會組織根據自身特色,打造職工需求相對集中、效益比較突出的品牌項目。依託愛心志願者組織打造的“愛心粥屋”工作品牌,連續3年爲100多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愛心早餐,成爲環衛工人最愛落腳的家。依託電信營業廳打造“愛心翼站”項目品牌,爲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和老年人提供休息、飲水、手機充電、餐食加熱、輪椅、雨傘等17項服務,成爲了快遞小哥交口稱讚的避風港和暖心窩。依託社工組織開展單身職工交友活動,深受“單身貴族”的好評。“工會的活動接地氣、很實在,參加工會組織的相親活動,讓我這個外地人找到了此生幸福,能夠安心紮根荊門工作,感到了家的溫暖。”荊門高新區外來務工人員王軍說。

如何保持社會組織的工作積極性?荊門市總工會通過加強聯繫引導,主動回應社會組織的所期所盼,幫助社會組織一同成長,讓他們的積極性長盛不衰,成爲完善工會覆蓋面的重要幫手。近年來,市總工會累計向勞動關係領域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資金達330萬元,實施情緒疏導、婚戀情感、親子關係、職業規劃、技能培訓等各類項目53個,通過強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爲廣大職工提供精準化服務,真正實現了社會組織“從職工中來,到職工中去”,工會被被大家稱之爲最可信賴的“孃家人”。荊門市圓夢愛心幫扶會在市總工會指導協助下,將單一的愛心捐贈活動升級爲常態性幫扶,會員的參與積極性高漲,他們針對困難職工脫困後又返貧的現象,申請了困難職工“回頭看”項目,爲困難職提供常態性關心關愛服務,既防止了困難職工解困後又返困,又體現了工會組織溫情扶貧的特點,目前市直沒有一例困難職工脫困後又返貧的現象發生,形成了協同社會組織開展困難職工幫扶的良好社會效應。“作爲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只有加強與工會的緊密合作,積極爲職工羣衆提供優質服務,才能實現多方共贏。”市圓夢愛心幫扶會會長孟麗華說。

荊門市總工會的這一系列組合拳得到了全總社聯部的充分肯定,專程來荊門考察調研,並被新華網大力推介,吸引了山東、河北、安徽等省份的18家地方工會前來考察。荊門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魏明超表示:“金盃銀盃不如職工的口碑,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完善相關措施,讓更多的一線勞動者豎起大拇指!”

爲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形式多樣的關心關愛主題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