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警務室被邊疆羣衆親切稱爲“暖心警務室”

8個村委會、106個村民小組、面積302.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萬餘人,這便是雲南臨滄邊境管理支隊南傘邊境派出所軍弄警務室的轄區。

一直以來,軍弄警務室民輔警爲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不斷提升人民羣衆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這個警務室被轄區羣衆親切的稱爲“暖心警務室”。

“剛開始撤鄉並鎮的時候,我們辦戶口身份證這些,都要去70多公里的南傘辦理,那個時候的路況不好,坐班車一來一回至少得三四個小時。我們也不知道辦證要些什麼材料,有時候忘記這個、忘記那個,經常性是多跑路,有時候我們要跑好幾天才能辦好。但自從這裏有了軍弄警務室,我們就方便太多咯,有時候民警還會上門幫我們辦證。”轄區羣衆楊喜富說。

民輔警們始終堅持以辦好羣衆家門口的事、讓羣衆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爲目標,以“擦亮窗口零距離”爲要求,採取開通服務熱線、開展預約辦證、實行延時服務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提升羣衆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現在,軍弄警務室派駐12名警力實行全天候24小時備勤,開展治安管理、二代身份證受理等工作,已經扛起一個“派出所”的責任與擔當。

這個警務室被邊疆羣衆親切稱爲“暖心警務室”

據統計,2015年至今,該警務室接受羣衆落戶諮詢2500餘次,辦理身份證業務3620餘份,提供上門採集照片服務370餘次,爲羣衆解決困難1550件次。

“一室成一所”克服困難向前行

“警務室初建,爲了儘快熟悉轄區和羣衆情況,除了值班的人,民警全都要去開展入戶走訪工作了,那個時候,交通條件差,入戶走訪工作基本都是靠腳走,平均每個人不到一個月就會磨壞一雙鞋子。”該警務室民警李俊傑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8個村106個村民小組,民警們全部走了一遍。”

“羣衆工作是派出所基礎工作,只有把基礎打牢了,其工作才能順利開展。”警務室的民輔警深知這個道理。

在警務室建立初期,他們便在物資、裝備、人員配備極不完備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主動作爲,走村入戶,掌握瞭解羣衆的所需、所求,並採集了第一手羣衆基礎資料,用真情回應羣衆對公安工作的期望和需求。

“以前,我想過有很多困難,但我沒想到語言溝通成爲了最大的問題。因爲這裏少數民族較多,很多老人只會說民族語言,他們聽不懂我們說什麼,我們也聽不懂他們說什麼。”警務室民警張永鑫說。

針對這一情況,警務室民輔警積極與村組幹部聯繫,從大處入手,先了解每個村組的基本情況,然後邀請村組幹部當翻譯,進入羣衆家中進行走訪,爲他們搭建起與人民羣衆溝通的“橋樑”。

“民警剛來的時候,聽不懂我們羣衆說的話,我們羣衆也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他們經常往我家跑,邀請我們去給他們當翻譯。後面接觸多了,他們都已經學會了簡單交流和問候。”轄區村組幹部朱世祥說。

從一個房間到現在內設值班室、視頻會議室、調解室等辦公場所,警務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該警務室民輔警始終唱響“人民公安爲人民”的時代主旋律。

據介紹,2019年至今,警務室民警共開展人口清查1.46萬餘人,集中法制宣傳教育712場次,發放各類宣傳單3100餘份,受教育羣衆高達6300餘人次,調解各類糾紛108起,“一標三實”信息採集準確率高達98%,基層基礎工作穩步前進。

這個警務室被邊疆羣衆親切稱爲“暖心警務室”

“一室融一所”碩果累累戰績豐

“軍弄轄區地處偏遠,部分羣衆法治意識淡薄,解決問題還習慣用‘土辦法’,轄區治安問題比較突出。要想轄區治安穩定,人民羣衆安居樂業,就得讓人民羣衆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民警張永鑫深有感觸地說。

針對轄區存在的問題,警務室的民輔警們從提高轄區羣衆的法治意識、樹牢法治思維入手,定期在農貿市場、超市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通過發放宣傳資料、“一對一”講解等方式,爲羣衆宣傳講解法律知識。

同時,利用微信快速、便捷、大衆化和互動性強等特點,創建了“1+8”電子快報(即由軍弄警務室和8個村委會分別建立一、二級微信羣),覆蓋範圍包括村委會主要負責人、村組長、治安積極分子、普通羣衆等900餘人,形成了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微信網,建立了“微防範”“微打擊”“微調解”爲主要內容的“微警務”工作模式。自建立以來,收集各類線索120餘條,查處吸毒人員26人,抓獲網上在逃人員2人,調解矛盾糾紛33起。

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的不斷完善下,軍弄轄區總警情、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刑事案件數實現連續三年下降,社會治安環境明顯改善,贏得了人民羣衆的一致稱讚。

雲南網通訊員邱鳴母賽昌梁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