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留在上海過中秋,沒啥孤單的!”昨天,如錦的晚霞下,結束了一天辛勞的城市建設者們正排隊領取“中秋禮物”。一旁“工地攝影師”倪修龍不斷按下快門,鏡頭下,儘管都戴着口罩,但笑意還是從一雙雙眼睛裏透出來。

倪修龍,中國建築集團第八工程局上海公司安康苑項目物資工程師。他介紹,靜安區安康苑項目是上海市區最大的舊改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因此,不少工友主動請纓“堅守工地不回家鄉”,共計有400多人留在工地過中秋。

爲了給建設者們“回家”的感覺,項目隊和愛心組織決定爲一線建設者們發放中秋福利。除月餅外,每人還領取了一個清涼包,一件應對秋涼而準備的厚T恤和一隻貼心的保溫茶杯,“都是小物件,但誠意滿滿”。

周德瑞,來自黑龍江,今年23歲,40多天前纔來工地,算是工地上的“萌新”。這是他第一次在異鄉過中秋。記者見到他時,他臉頰被曬得通紅,安全帽下被汗水打溼的頭髮緊貼着額頭;挽起短袖,胳膊上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色號”。他喫着月餅,笑着說:“這是健康的膚色,工友本色。”

但他忽又鄭重其事地抬頭:“這幾天,項目隊都給我們安排好好的,還有加餐。和兄弟們一起喫着月餅,我感覺有了家的味道。”

在上海,不少城市建設者堅守工地,共慶中秋。在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一場小型“中秋團拜會”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拉開序幕。工友們品月餅、喫水果,毛豆、芋艿等傳統中秋美食更是供不應求。

“工友們就盼着這一天,所以我們防疫過節兩不誤。”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黨支部書記蔡莉萌告訴記者,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節目內容進行了簡化,同時要求也更爲嚴格:進入站點前,必須先測量體溫,檢查有無佩戴口罩,並完成註冊人員的信息登記等。

當了十幾年“小巷總理”的蔡莉萌清楚,要真正“化他鄉爲故鄉”,還得站在工友們的角度,“我們想方設法多安排些接地氣的節目,比如紅歌大放送,就是爲他們量身定製,大家都會哼、都會唱!”擺上毛豆、芋艿也是蔡莉萌的主意:成爲上海一員,中秋節還得體驗點上海家常。

來自江蘇的沙柏林,已經好幾年沒在中秋節回老家了。活動現場,他主動放歌一曲《共產黨好共產黨親》。他剛唱畢,深受感動的蔡莉萌也帶起頭,領着工友們一起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跟着唱,唱着唱着,兩行眼淚就流了下來,你們在哪兒,哪兒就是家!”沙柏林說。

徐匯濱江建設者之家二樓設有閱讀空間和多功能廳,假日期間能爲工友們借閱圖書、觀看電影提供方便。此外,這裏還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工友們可以免費上網。來自河南的劉西賢打開微信,和遠方的家人視頻連線,一解思鄉之情。

作者:王宛藝

編輯:範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