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耶倫再發“SOS”信號,亞太股市全線下挫!王文:美國金融“堰塞湖”似聽到微裂之聲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報道 進入2021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金融市場的“安全”問題成爲環球關注的焦點。債務堆積,資產價格一路狂升,通脹過快增加成本,一個由膨脹的資產負債表形成的“堰塞湖”高懸於頂。

當地時間週日(9月19日),作爲美國國債的“主理人”,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再次向美國國會發出了“SOS”信號。她直言,美國聯邦債務違約將引發一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瞬時成爲全球財經新聞的頭條焦點。在9月20日開盤的亞太股市多數聞聲崩盤,香港、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全線下挫,爲當週稍遲開盤的歐股、美股打下負面的前戰。

9月19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倫敦政經學院和牛津大學聯合舉辦的“中國論壇2021”上,專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他直言,市場似乎已經聽到美國金融“堰塞湖”堤壩微裂之聲,下半年環球金融主題爲“防風險”。

南方財經全媒體:如果說2021年上半年環球金融的主題是通脹,那麼下半年是什麼?有人說是金融風險,您同意嗎?體現在什麼方面?

王文:如果說2021年上半年環球金融的主題是“通脹”,那麼,在我看來,下半年的主題恐怕應是“防風險”。新冠疫情以來美聯儲爲了救市,採取無限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天量貨幣政策給全球輸出通脹,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高企,資本市場吹起泡沫,不少國家金融市場都受到巨大的衝擊。現在,美國實際利率水平已爲負,美國CPI創數十年來新高,美國金融“堰塞湖”的水位達到了新高,甚至聽到了堤壩微裂的聲音,驚呼新一輪金融危機“狼來了”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美聯儲放出的天量貨幣,也導致其自身的資產負債表擴表到了兩倍的規模。但是“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2021年美國經濟看似呈現復甦之勢後,但通脹也高企,債務提升,美聯儲貨幣政策勢必面臨轉向,縮表也成爲必須,但是對於何時縮表,美聯儲卻面臨困境。

2021年下半年以來,新冠病毒變異,令本已出現緩和的美國疫情出現反覆,日增病例超10萬例,在此情況下,美國經濟復甦態勢並不穩固,就業率出現了起伏,美聯儲面臨縮表不敢、繼續放水不能的囚徒困境。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近期發佈的數據,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末,全球債務總額(包括政府、企業、銀行、家庭債務等總計,這還不包括金融衍生品等特殊產品)達到296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總量的約3倍,其中20%以上是新冠疫情以來急速增加的新債。

從這些角度看,下半年“防風險”的任務很重。當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之時,資產泡沫將面臨擠出風險,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就可能迴流美國,全球金融市場將面臨風險。換句話說,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也是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來源。

南方財經全媒體:美聯儲的不斷擴表和人行形成鮮明反差,您對taper(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速度有何建議?爲什麼我們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在不擴表的穩健政策下仍然保持經濟的繁榮?

王文:“Taper(縮減)”這個字眼首次出現在2020年12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上。基於前幾年Taper和加息的經驗,美聯儲此次在努力與市場溝通並試圖管理着市場的預期。受到變異病毒導致疫情反覆,以及2021年經濟復甦的預期目標並未實現等因素的影響,美聯儲9月或不會有行動。目前市場對四季度美國經濟的復甦前景仍是樂觀的,美聯儲有較大可能在11月宣佈縮減購債並在12月正式落地。彭博社此前調查也顯示,美聯儲正朝着縮減每月資產購買規模的方向邁進。

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之前,中國央行就需要主動採取有預見性的措施來主動應對,防止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跨境資金異常波動等一系列衝擊,減輕其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的不良影響。

我們之所以在不擴表的穩健政策下仍然保持經濟的繁榮,是因爲中國與美國在貨幣政策、經濟發展、疫情控制等方面都有本質差別。

最本質第一個原因是,因爲中國一直採取正常、穩健的貨幣政策。而美國、歐洲和日本都是採取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實施零利率或負利率,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而中國並沒有因爲疫情而開閘放水,大水漫灌,財政政策也轉爲常態,由此才能在歐美日需要退出寬鬆貨幣政策之時,仍有降準降息的政策空間。換句話說,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遠遠比歐美日要多得多。

第二點也是特別關鍵的是中國經濟處於正增長的合理區間。中國經濟內部的“排雷”行動仍在繼續,一些長期靠槓桿而運營的大企業泡沫破裂,對中國經濟肌體的長期健康是有好處的。而且中國有財政政策的配合和支持,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下,中國經濟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三點是,新冠疫情依然是經濟金融走向的關鍵決定變量。中國的疫情一直控制得很好,儘管由於輸入性病例,中國偶爾會有零星案例,但是全國各地疫情防範的經驗在加深、總體控制很好,無論是消費、投資還是進出口都在正常復甦軌道當中,儘管速度因爲基數的原因而有所變化,但是隨着疫苗普及與疫情公共防範條件的深化,2022年冬奧會後,中國社會(包括對外交往)有望能夠全面恢復正常,中國經濟總體復甦的態勢相當穩固。

由此,我認爲,中國不需要如美國那樣採取非常規貨幣政策。中國不僅仍有降準和降息的空間,而且有豐富的價格型和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總而言之,中國央行不僅手中有牌,而且家有餘糧,在應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之時,有寬裕的應對空間,可以採取獨立的貨幣政策,保障中國國內經濟增長的需要。

南方財經全媒體:請問下半年的環球經濟格局是怎樣的,尤其是通脹因素還將如何持續?您如何解讀環球各國近期公佈的、以及下半年剩餘要公佈的關鍵指數?比如CPI(物價購買指數)、PPI(生產物價指數)是否會繼續讓市場失望或上升太快?

王文:2021年下半年,給全球通脹帶來壓力的三個因素仍在持續。第一是天量的放水導致資產負債表膨脹;第二是需求側拉動,世界經濟處於同步復甦軌道也帶來通脹走升,進而進一步推動通脹上升;第三是供給側衝擊,由於新冠疫情變異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來衝擊,以及物流不暢帶來的運費飆升,都從供給側帶來衝擊。

對三大因素控制不好的國家,將面臨加劇的通脹,特別是美國的通脹水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如果美聯儲貨幣政策(在剩餘的三個月裏)轉向,如果應對不力,還會導致美元外流,如果轉向過猛疊加疫情加重以及經濟下行,則或需防止通貨緊縮的風險。

美國8月份的PPI創近十年來新高,而PPI會對CPI產生傳導機制,由此也會對CPI產生一定的拉昇效果。儘管目前美國CPI有所回落,但是通脹會持續,即使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了,採取收油門、踩剎車的手段,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起到效果,這種政策的時滯效果也讓通脹會持續。

相比之下,中國PPI、CPI仍是主要經濟體最爲穩健的,這得益於疫情以來的各項穩健的政策。如果再把視線再拉長地來看待中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政治等各項事業的推進,時間仍在中國這邊。

南方財經全媒體:環球觀察家也比較關注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監管,還想請您解讀接下來的監管趨勢,您怎麼看監管帶來的經濟影響?

王文:互聯網經濟是21世紀以來越來越在經濟業態中佔據主流地位的新業態。在後疫情時代,互聯網經濟仍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但規範發展是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當下,外部面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內部面對國內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經濟,加強金融監管實際上是促進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加強對互聯網經濟的監管,是確保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規範發展和創新發展的不可或缺手段,這不會因爲疫情防範“持久戰”化、或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放寬。

我認爲,對互聯網經濟的監管還會更加細化、更加精準,政策會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不會放鬆,特別是外部面對風險和內部發展轉型之時,這不僅是爲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競爭新優勢,也是加強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加強監管,不只是爲了促進國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也是爲了促進互聯網經濟的全球發展。畢竟,中國互聯網經濟是全球的標杆。同時,互聯網經濟監管,有利於防止資金、物流、商品借互聯網手段無序擴張,尤其是在當下一些智商與情商雙高的生意人借障眼法、打擦邊球、行不法之事、導致社會、經濟波動的情況下,互聯網經濟監管,也將助於控制通脹水平,對於CPI的穩定也有好處。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編輯:陳慶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