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葫蘆絲

如果你願意,我想邀你到大坡鄉土橋小學靜靜聆聽一曲用葫蘆絲演奏的《聽我說謝謝你》;如果你聽完願意留下,我想和你在操場上坐下說說一羣有愛的人,用葫蘆絲堅持投身美育扶貧的故事。

這個故事要從2018年說起,從一位專注於葫蘆絲藝術二十多年的演奏家陳梅老師說起。

練習葫蘆絲

因爲2017年的一次“六一”義賣活動,把天籟絲韻葫蘆絲巴烏藝術中心的陳梅老師同土橋小學聯繫在了一起。2018年,陳梅老師爲了彌補農村孩子在音樂學習方面的欠缺,她帶着價值28000元的60支葫蘆絲、60本教材走進了土橋小學。當孩子們接過葫蘆絲、教材時,那一雙雙充滿好奇、充滿渴望的眼睛,那一隻只想觸碰又不敢的小手,讓陳梅老師心裏一酸,這裏的孩子太渴望音樂了。就這樣,她萌發了把音樂送進農村的念頭。

想到就幹,她把土橋小學確定爲天籟絲韻藝術中心公益教學點,她帶着她的教師團隊在土橋小學紮根,開始了屬於他們的美育扶貧。

練習葫蘆絲

爲了保障教學質量,陳梅老師帶着天籟絲韻和土橋小學的老師們一起研究,根據土橋小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特有的教育計劃安排,確定每週二爲教學日,教授學生們上一堂葫蘆絲課和一堂舞蹈課。除了教授學生外,還爲老師們也開設了葫蘆絲教學課程,就是爲了保障音樂教學的延續性,讓孩子們的學習不斷層、不停滯。這一場說起來容易,聽起來平凡的美育扶貧,就這樣默默堅持了4年,這個周已經是她們到土橋小學的第84次公益課了。

這4年來,她從來沒有讓孩子感受過失約的失落感。從山花漫野的春天到冰鋪道路的冬天,她始終堅持每週二自駕車輛帶着老師們如約來到土橋小學,教孩子們吹奏葫蘆絲,學跳舞蹈。4年的堅持,4年的付出,無論是往返道路的顛簸曲折,還是保障老師團隊的穩定,都是源於對傳承民族音樂的那份堅持。

陳梅老師總這樣說:“做一件事,就要真實、堅持地。做事的過程,不僅是傳遞愛和溫暖,更能讓鄉村孩子自信起來,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到農村的教育中來。同時,葫蘆絲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民間簧管樂器,是雲南特有的名片,我是一名葫蘆絲藝術演奏家,我想把它傳承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一民族樂器的美和獨特性,真正把這張根在雲南的民族名片在全國、全世界打響。”

4年的時間,讓土橋小學的每一位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愛笑。現在,孩子們已經可以用葫蘆絲獨立演奏《國歌》《聽我說謝謝你》《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樂曲,可以踏着音樂的節拍自信起舞。

雲南網通訊員顧思靜 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