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晨光 菏澤報道

2011年,魯浩高考以618分考入華中農業大學,從懵懂的本科生,到成爲一名成熟的藥物研發博士生,今年已經是他在武漢度過的第十個年頭。今年的中秋節,他選擇留在學校實驗室,繼續做藥物研發。

在國家專項基金的支持下,研究生第二年的魯浩毅然投身耐藥菌研究前線,在實驗室細菌分離鑑定平臺的基礎上,開展針對耐藥菌的篩選與研發,經歷了實驗室藥物平臺的從無到有,並自己帶領一個藥物研發的小團隊。從研究生第一年進入實驗室,到研究生第二年投出自己的第一篇SCI論文,魯浩在科研路上的每一步都堅定有力。

“我清楚自己做這些工作是爲了什麼,也明白要達到的效果。”從運用Grap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到使用AI軟件進行繪圖,再到論文格式的規範,投稿注意事項,魯浩一點一點慢慢摸索,不猶豫、不放棄。目前,已累計發表SCI論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4篇,申請國家專利3個。

科研無易事,嚴謹的實驗態度是祕籍。日復一日的實驗室生活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一次實驗中,十幾個試劑瓶都是無色透明的溶液,因爲標籤寫在瓶蓋上,難以對應瓶身。實驗結束後,魯浩發現加錯了試劑,從那以後,他的每個試劑瓶都會仔細寫上標籤,一個在試劑瓶上,一個在蓋子上。“標籤事件”後,魯浩的科研態度越發嚴謹。

不斷探求科學知識,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充實自我,魯浩演繹了菏澤少年的奮鬥青春。“我將會在藥物研發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響應國家‘節抗’‘限抗’的策略,切切實實爲藥物研發的改善做出一點貢獻,將來參與到菏澤的建設發展中,爲家鄉的繁榮而努力。”魯浩說,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