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熱評丨織密防騙安全網,揭開“美麗貸”的假面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看到高薪招聘祕書的信息後去面試,卻被告知“想入職先整容”,一步步被誘導着辦理了貸款後,又被告知無法入職、鉅額貸款還得自己還。——這個現實中的詐騙套路,是電視劇《掃黑風暴》中的“美麗貸”橋段在真實生活中上演。如今,北京朝陽法院已對這起案件一審宣判,兩被告人分別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9個月和4年6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已退賠款項發還相關被害人。

案件暫時告一段落,網友們關於“美麗貸”的討論還在繼續,皆因陷入這種騙局的人早已有之而且數量不少。“美麗貸”有好幾個別名,又叫“整容貸”“美容貸”“醫美貸”,聽上去似乎是正當的金融產品,可以幫助做整形項目的用戶分期付款,但背後卻隱藏着一個“媲美”高利貸的萬丈深淵。透過“美麗”外表看清不法分子的醜陋動機,需要我們織好、織密防騙安全網。

有“容貌焦慮”的人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喪失基本的判斷力。

入職需要整容,整容完就能拿到6到8萬的月薪,這還只是一個“助理”的崗位,再加上“零首付、利息不高、輕鬆變美麗”的承諾,怎麼聽都不像個靠譜的事。追求美麗沒有錯,但“美麗貸”絕不美麗,騙局的“更新迭代”也在提醒各學校,一定要把這方面的提示納入求職培訓中。正確看待自己的外貌,審慎評估自己的消費和還款能力,求職時選擇正規平臺與渠道,投簡歷前謹慎覈查用人單位的相關資質,對面試時的異常情況提高警惕……就不會被“輕鬆獲得高薪”這樣的騙局誘導。說到底,面對“天上掉餡餅”還能保持理性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與社會經驗,都有一定的法律意識與正確的消費觀念。

求職平臺、醫療美容機構、貸款平臺等,必須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莫成不法分子的幫兇。

比如,求職平臺必須對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的雙向信息進行謹慎審查;醫美貸款平臺要在合法合規開展業務的基礎上,對用戶的資質和相關能力設置較高的審查標準,不能放任中介人員等隨意介紹客戶進行整容和貸款……把平臺和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納入考覈與監管,切斷其故意或無意充當不法分子幫兇的路徑。

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形成監管的合力、打擊犯罪的合力。

目前的“美麗貸”騙局涉及行業較多,對亂象的監管涉及工商、衛生、金融、公安等多個部門,只有這些部門形成監管合力,才能加強對此類平臺和機構的查處與整治,才能加大對違法放貸行爲的打擊力度。事實上,我國在打擊這類亂象上從未手軟,除了出臺法律進行約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還曾於今年6月發佈《關於規範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提出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客戶提供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等8點倡議。

國家對“美麗貸”的整頓不斷升級,對詐騙行爲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當有關部門、相關平臺與企業、消費者共同參與織就的防騙安全網越來越密實,當越來越多的人面對詐騙套路時能夠保持清醒的思維與理性的判斷,騙子也就再無可乘之機。

(文丨趙靜)

(編輯 邵希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