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佳節,在這裏小編先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我們傳統的節日很多是和喫聯繫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喫餃子,端午要喫糉子,這和我們國家幾千年以農耕爲主有關。節日與農業的節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所有節日裏的喫食,都是對大地的親近。春節、端午和中秋,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喫月餅自然就變得如此重要起來。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節的節令食品。

古代人們在中秋拜月神的時候,把月餅當作供品,不過那時的月餅叫小餅、宮餅、團圓餅,就是不叫月餅。

到了漢朝,皇帝派了一個叫張騫的使節出使西域,他帶回了芝麻和胡桃,於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餡的圓形餅,叫做“胡餅”。

唐朝的時候,據說有一年中秋的夜晚,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賞月喫胡餅。喫着喫着,唐玄宗突然說:“這胡餅的名字怎麼這麼難聽呀?”在一旁的楊貴妃爲了討皇上歡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隨口回答說:“那就把它叫作月餅吧!”從此,“月餅”的名稱便逐漸流傳開來。

北宋的時候,月餅開始在宮廷內流行,後來也流傳到民間,並被百姓們賦予了團圓美好的寓意。這既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表達了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明代起開始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那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喫,更是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月餅團圓的寓意,也應該是明朝開始有文字記載的。圓圓的月餅,閤家分喫,象徵着團圓和睦。明朝中秋夜舉行祭月儀式,要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現今,中秋喫月餅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您愛喫什麼口味的月餅呢?今天笑動劇場欄目特別爲您奉獻王玥波的單口相聲《喫月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又有什麼爆笑趣事發生吧!

今日笑動劇場精彩預告

單口相聲《喫月餅》

表演者:王玥波

相聲《三節拜花巷》

表演者:應寧 王玥波

羣口相聲《大雙簧》

表演者:劉文步 谷宗翰 劉國君 劉斌

相聲《雜學唱》

表演者:李偉建 劉洪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