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了上海泰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天君,作爲擁有超過15年基金管理經驗的從業者,劉天君對於當下A股市場的一些情形都有更獨特的認識。

上海泰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天君

他認爲,“抱團”是A股常有的現象,從早起的擁抱“五朵金花”,到後來追求金融地產,以及這幾年的“核心資產”暴漲,都是結果而不是現象。無論是金融、地產等價值老白馬,還是以白酒爲代表的大消費“茅指數”等舊核心資產,亦或是即將接棒核心資產的硬科技、碳中和等新貴個股,都需要靠持續的增長爲自己在覈心資產的名單上保留一席之地。企業需要進化,投資人更需要積極應對世界的變化,加快對相關產業的認知與迭代。

劉天君認爲,今年行業風格分化比較嚴重,景氣度高、業績利潤向好的公司普遍受到資金的追捧。近期市場行情輪動較快,大小盤風格差異趨於極致,經歷大半年的調整,部分過去的核心資產已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

對於投資理念,劉天君主張“想十年,看三年,做一年”,既要考慮公司和行業十年以後還在不在,蛋糕是會變大還是會變小,也要儘可能做到精確,儘可能地去描繪出這家企業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週期內的全貌,並進行反覆論證與實時跟蹤,也會根據標的本身的性價比進行持倉結構上的調整。

私募規模擴容要兼顧舒適度

券商中國:怎樣看待最近兩年私募資金的規模的快速提升?

劉天君:最近幾年整個行業的發展確實非常快,無論是資管新規倡導下的“非標轉標”,還是“房住不炒”的政策執行,金融資產確實受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今年,千億級的私募基金公司、萬億級的公募基金公司的出現,都是行業發展中的里程碑事件。未來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居民理財方式的轉變,資管行業的大時代已經來臨。

具體到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領域,除了股票多頭策略以外,今年我們看到以量化策略爲主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從目前行業現狀看,股票多頭的規模雖然比量化多一些,但相較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整體體量還是比較小的。另外,伴隨着行業的發展,私募行業的分化也是必然的,優秀的管理人會脫穎而出,得到更多關注與投資者認可。

券商中國: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對於收益和管理邊界的平衡問題也更加關注,您認爲怎樣才能實現收益和管理能力的平衡?

劉天君:管理規模擴容的同時,也要兼顧投資的舒適度。就像是舉重運動員,你的目標是100公斤,那肯定不能一開始就直接從100公斤開始訓練,比較合理的是從50公斤開始慢慢增重。對應到投資上,就是能力與規模相匹配,讓自己的能力圈有一定的緩衝區,因爲投資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超預期的事件發生。除此以外,不同的客戶訴求是不太一樣的,有些投資人喜歡高風險高波動的產品、有些投資人希望產品運作過程中儘可能穩健一些,這些都需要我們及時溝通與應對。

投資人更需要積極應對世界變化

券商中國:市場上近兩年出現比較顯著“抱團”現象,某些資產在集中的時段內受到資金熱烈追捧,從而形成了結構性非常明顯的行情,您怎麼看待市場上近年出現的“抱團”現象?

劉天君:回顧A股歷史,實際上“抱團”現象並不少見。我從2003年進入嘉實基金工作,入行不久就經歷了“五朵金花”的抱團行情,之後2006和2007年,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週期股也迎來了抱團上漲行情。

當然,伴隨着經濟增速的下滑,金融地產週期類個股隨着中國投資增速的放緩,這一部分資產的估值中樞再未回到2007年的水平。2015年股災以來,外資主導的消費醫藥的行情,又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最近的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又受到了比較高的關注。

其實無論是金融、地產等價值老白馬,還是以白酒爲代表的大消費茅指數等舊核心資產,抑或是即將接棒核心資產的硬科技、碳中和等新貴個股,都需要靠持續的增長爲自己在覈心資產的名單上保留一席之地。企業需要進化,我們作爲投資人更需要積極應對世界的變化,加快對相關產業的認知與迭代。

券商中國:如何看待後市,哪些行業和企業值得重點關注?

劉天君:我們長期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股票市場,A股和港股總市值將持續增長,會日益成爲中國居民和海外機構投資者的核心配置資產。今年行業風格分化比較嚴重,景氣度高、業績利潤向好的公司普遍受到資金的追捧。近期市場行情輪動較快,大小盤風格差異趨於極致,經歷大半年的調整,部分過去的核心資產已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

在細分領域,我們更多專注在自己熟悉的板塊裏,比如說近兩年崛起的國貨。

國貨消費潮的背後是Z世代的崛起。出生於1995-2009年間的“Z世代”慣於顛覆舊習,併爲資本市場創造出一批全新的投資標的。Z世代自出生起就享有極充沛的物質條件,隨着中國加入WTO、北京奧運會、中美貿易戰,他們目睹祖國強盛的全過程,也見證了西方與東方文明勢力拐點的到來。以經濟實力和文化自信爲基礎,Z世代有着更包容與多元的價值觀,在更客觀的眼光裏中國品牌得以重生。

國貨崛起的背後是製造業升級。供給端的進步讓中國品牌有機會脫離低價陷阱,轉向生產高品質、高價格產品。以典型的紡織服裝業爲例,因勞動密集、低利潤率特徵,世界紡服生產中心幾經變遷。然而,中國頂級紡服工廠近10年市值漲幅超20倍,究其原因在於創始人從一開始就“專注於製造高增值型優質面料及服裝”,厚積薄發,與世界頂級品牌共同研發出針織鞋面Flyknit、功能性面料AIRism。如今紡服制造不再是低端勞動力的堆砌,在這批由技術驅動的頂級製造商客戶名單中,中國品牌的訂單增速已顯著超過外資品牌,成爲工廠增長的全新驅動力。

中國製造業與中國品牌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此時此刻,中國品牌與Nike、Adidas的鞋服正在同一家工廠中等待生產,供應鏈技術的升級幫助中國品牌擺脫了價格低、質量差的刻板印象,產品力隨着品牌形象一起步入新紀元。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仍在變化,“國貨崛起”不是自上而下的口號,而是供給端產品力提升、需求端價值觀進步,最後由全競爭市場挑選出的勝者。

券商中國:能否簡單總結一下您的方法論?

劉天君:簡單點說,其實就是“想十年,看三年,做一年”。這個行業或公司,十年以後還在不在?蛋糕是會變大還是會變小?商業模式是什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尊重常識,用這個過濾器估計能淘汰掉80%~90%以上的企業,不要在不值得的公司上面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說“想十年”是模糊的正確,那“看三年”就是儘量做到儘可能的精確。行業在3年左右的維度上,能夠發展到什麼樣的階段?呈現出來的競爭格局怎樣?公司的遠景規劃與戰略執行怎樣?如果出現預期和現實不符怎樣做糾偏?我們儘可能地去描繪出這家企業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週期內的全貌,並進行反覆論證與實時跟蹤。

“做一年”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比較難的,在某個階段可能會遭遇政策的影響、行業性的差異、企業自身遇到的問題、市場的風格偏好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標的的賠率與勝率有所差異。我們階段性的也會根據標的本身的性價比進行持倉結構上的調整,力求每一個年度單位上,都能夠排到市場的前1/4。

責編:汪雲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