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1日訊2021山東旅遊發展大會即將開幕,作爲大會重要活動之一,2021國際海岸休閒高質量發展論壇將於9月22日在煙臺舉辦。旨在深入探討海岸休閒發展新動能、新思路、新路徑的該論壇,在經略海洋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格外引人注意。

其實,近年作爲擁有全國六分之一海岸線的山東,在海岸休閒旅遊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績顯著,海洋旅遊的“山東模式”逐漸清晰。

圖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煙臺:仙境品牌持續彰顯

“今來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萊不是仙”。早在1100多年前,唐代詩人杜牧就曾爲蓬萊留下傳世詩篇,自古以來,蓬萊就是人間仙境的代名詞,“八仙過海”神話和“海市蜃樓”便源於此。但是在煙臺的美景之中,除蓬萊之外,山、海、島、河、泉也一應俱全,旅遊資源豐富,被稱爲“仙境海岸”。

近年,依託“仙境”品牌,煙臺在提升10個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50多個海洋文化旅遊景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海洋旅遊產品體系,着力打造海上觀光等一系列新產品。如最美100公里自駕遊線路,串起養馬島、萊山、金沙灘、蓬萊4處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10餘家度假酒店,22處休閒酒莊;海上觀光遊開通了芝罘灣海上看煙臺、市區濱海一線觀光遊、蓬萊近海遊等10多條海上觀光線路;在遊艇休閒度假遊方面,建成38個泊位的龍湖葡醍海灣遊艇碼頭、50個標準遊艇泊位的太平灣遊艇碼頭、47個泊位的南山遊艇碼頭等多處遊艇碼頭;全市共打造30處國家、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其中國家級14處,佔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針對海島旅遊,煙臺以“一島一主題”的差異定位,培育打造長島、養馬島、芝罘島等海島旅遊集羣,開發豐富海島旅遊產品。

此外,煙臺還通過舉辦海洋旅遊節慶活動,多元展示“仙境”魅力。圍繞完善品牌體系,從對內發動和對外營銷兩個方面,叫響“仙境海岸”品牌。

未來,煙臺還將通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旅遊產品開發、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仙境海岸”品牌美譽度持續彰顯,打造“海洋旅遊品牌之城”。

圖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青島嶗山:打造全域度假旅遊目的地

嶗山區是青島東部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山海品質新城。近年嶗山區深入貫徹全域旅遊發展理念,以嶗山風景名勝區和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爲依託,整合相關資源,不斷推動嶗山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從而開闢了以成熟觀光目的地向全域度假旅遊目的地轉型的新路徑。

“嶗山經驗”是突破旅遊度假區地域限制,突破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多重保護和制約,在城鄉可用建設用地極度緊缺下實現集約化、高效發展的積極嘗試和探索。

在具體路徑上,嶗山區重點推動資源要素提檔升級,實現全域旅遊產品供給的“全方位”整合共建。以“全域皆景區”的理念強化城市規劃建設和環境打造。建成石老人城市客廳,完成10.5公里的前海景觀提升工程,打通濱海步行道,建設14處“口袋公園”和44處人文街景小品,打造釣魚臺酒店、美高梅酒店、米其林餐廳、星光裏時尚休閒街區等一批時尚消費新地標,免費開放青島市博物館、青島金石館、嶗山美術館等20餘家文博展館。

構建“旅遊+”融合發展格局,實現全域旅遊跨界產業的“全維度”賦能。包括推動健康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加快建設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發展國際高端醫療、健康科技創新以及康養休閒度假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羣,打造“國際尖端診療健康樞紐、全球前沿健康產業創新中心、東北亞高端健康旅遊目的地”;推動體育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積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將嶗山風景區內著名景點串聯其中,無敵海景環繞美麗漁村,整條線路被譽爲“中國最美賽道”;推動農業與旅遊業的融合,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組織,瞄準高端產業鏈條,加快以精緻農業、體驗農業爲特色的都市農園、休閒農場和鄉村旅遊項目建立力度;推動工業與旅遊業的融合,嶗山區較早開始探索旅遊與現代工業的融合發展,海爾工業園、華東葡萄酒莊園早在2001年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爲首批的工業旅遊示範點。

“嶗山模式”可複製、可推廣,對國內其它旅遊度假區創新管理體制、突破發展瓶頸、發展全域旅遊具有借鑑示範意義。

威海榮成:全季海洋旅遊新路徑

近日,針對山東海洋旅遊存在的問題,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表示,比起海南、馬爾代夫等地,山東海洋旅遊一個遺憾是季節性突出,可遊時間短,一年只有6、7、8月爲旺季,其餘爲淡季和平季,應充分挖掘地域優勢。

一個典型案例是,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的中國大天鵝之鄉榮成,針對季節問題,推出“冬賞天鵝·夏遊牧場”旅遊品牌,探索發展全季海洋旅遊新路徑,打造中國北方全季海洋休閒度假目的地。

每年11月至來年4月,上萬只大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抵榮成,成爲榮成難得的冬季旅遊資源。榮成遂以“冬賞天鵝”爲品牌,充分挖掘特色旅遊資源,推出以“賞天鵝、洗溫泉、住海草房、品漁家宴”爲主題的系列冬季旅遊項目。

同時以“天鵝IP”爲抓手,提升冬遊品質。與景域驢媽媽合作,啓動全域旅遊目的地品牌營銷策劃工作,開發天鵝IP形象體系。啓動“旅遊提升行動”,引導景區增上夜間遊玩娛樂項目,將文藝演出、民俗展示、非遺表演、閃拍等搬入景區、街區,重點培植“白天觀景、晚上看戲”的沉浸式旅遊消費體驗;突出膠東海草房的建築特色,保留村落傳統建築的生態特點,引進不負、唐鄉等一批國內知名民宿企業,打造海草房民宿品牌。

冬遊模式的開啓,讓榮成冬季旅遊“淡季不冷”。

日照:活力探索旅遊新業態

日出初光先照。日照,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旅遊富市”的戰略下,大力發展海洋旅遊,積極探索培育旅遊新業態。

近年,日照海洋垂釣、海上度假等新業態發展迅速,集“休閒觀光、競技垂釣、海洋採摘、食宿賞娛”功能於一體的“海上牧歌”等海上休閒體驗平臺和順風陽光海洋牧場等國家級、省級海洋牧場,受到中高端遊客熱捧。

日照也在加快高品質產品的培育打造。如,中華國醫壇世界養生城、太公旅遊小鎮、黃海之眼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實施陽光海岸品質提升行動,新投入運營28公里陽光海岸騎行道、步行道等一批運動健身產品和萬平口兒童運動樂園、東夷小鎮畫舫夜遊、23家精品城市書房等休閒體驗產品,成爲文旅新“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日照五蓮縣獨闢蹊徑、以理念創新引領旅遊業發展,充分利用山嶽、森林、河流、鄉村等豐富的旅遊資源,以景辦賽、倚山辦賽,以“體育用賽事串,旅遊用項目串,屬地用特色串”的理念,把旅遊融入賽事,以賽事宣傳旅遊,走出“體育+旅遊”“運動+文化”“民俗+旅遊”的多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形成了“一人蔘賽,多人旅遊;一日比賽,多日度假;單項競賽,多重消費”發展體育旅遊的新格局,促進了縣域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濰坊:精品賽事節會賦能海洋旅遊

濰坊市北瀕渤海萊州灣,自西向東涉及壽光市、濱海區、昌邑市等三地。近年濰坊通過積極打造滿足遊客需求的賽事節會,進一步宣傳濰坊旅遊品牌。

國際風箏衝浪賽、國際風箏會、環球嘉年華(濰坊濱海)啤酒音樂節、牆蹦牀極限運動演出、濱海龍水節、羊口祭海節、羊口民俗文化廟會、下營祭海節等各類賽事節會的舉辦,有力的推動了濰坊海洋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濰坊濱海國際風箏衝浪賽已連續舉辦八屆,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已獲得“風箏衝浪競速世界錦標賽”長期授權,濰坊濱海已發展經成爲國內三大高水平風箏衝浪運動基地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風箏衝浪比賽已經成爲拉動濰坊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環。自2016年起,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式、國際風箏放飛大賽等正式遷至濱海舉辦。濱海區打造了千畝綠地放飛場,爲節會期間相關風箏賽事和其他室外活動項目舉辦提供了硬件設施。

連續舉辦濰坊濱海環球嘉年華啤酒音樂節、中國濰坊濱海國際藝術雙年展、草莓音樂節、全國青年賽艇錦標賽等特色節事、賽事,業態日益豐富,成爲濰坊乃至山東文旅品牌地圖中獨樹一幟的靚麗版塊。

圖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濱州:北門戶的生態樣本

濱州市是山東的北大門,海洋旅遊開展區域爲沾化區、無棣縣和北海新區全境,立足河海溼地、生態文化和沿海區位優勢,加快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全力推進重點文旅項目和文旅基礎設施建設。

濱州綿延的北帶海岸區域內原生態保持良好,集中了河流、海洋、溼地、灘塗、溫泉、島嶼、草場等多類自然資源,並有罕見的貝殼堤島、遷徙候鳥羣及自然、人文雙重屬性的碣石山,生態與人文資源豐富。

濱州衆所周知的還有孫子文化,依託孫子文化,以“全域旅遊”作爲產品體系內核,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大力開發濱海休閒度假遊、海洋文化體驗遊等產品。

濱州積極謀劃“一心、兩極、三區、四帶”的旅遊發展格局,着力打造貝殼海岸度假旅遊極,以貝殼堤島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爲龍頭,整合現有的生態溼地、鹽田蝦池、地下溫泉、風力發電等資源,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大力發展河海觀光、休閒垂釣、趕海拾貝、溫泉度假等特色生態旅遊和風電觀光旅遊、海港工業旅遊。加快推進徒駭河國家級城市溼地公園、海韻萬畝生態溼地、濱海生態旅遊度假村、濱化海源鹽化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濱海生態溼地遊覽區、華夏海鹽文化產業園、貝殼堤島景區泥浴、鹽浴、海洋牧場建設等項目建設;依託無棣珍貝瓷業、海鹽文化基地和濱化海源鹽化工業旅遊示範點,開發了無棣貝瓷、鹽雕等海洋文化旅遊產品;以大高航空城等爲主體,成功推出低空飛行航空旅遊線路。

通過一系列的整合與探索,濱州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海洋文化旅遊之路。

圖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東營:黃河入海融合現代工業文明

東營的海洋旅遊資源多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

比如,黃河入海的自然景觀,形成河海交匯的曠世奇景;面積達15.3公頃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當今世界上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黃河入海口地區擁有完整原始的生態系統,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全球生態系統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備建設黃河口國家生態旅遊基地的良好基礎和優越條件。

比如,以泥質海岸爲基調的濱海旅遊景觀。東營瀕臨渤海,海岸線長412.67公里,已建成高標準沿海防潮大堤200多公里,在東營市東部、北部呈弧形曲線狀分佈,既是東營市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一道靚麗的濱海旅遊長廊。每年,黃河帶着大量泥沙淤積而成泥質海灘,形成了中國最年輕、不斷增長的泥質平原海岸。海岸周邊,分佈着大片由天然翅鹼蓬形成的紅地毯景觀。

比如,以石油工業爲支撐的現代工業文明景觀。勝利油田經過五十多年的石油開發,在黃河三角洲陸地及附近海域,已形成了石油勘探、開採、煉製加工及教育科研等功能齊全的石油工業體系,高聳的鑽塔、成片的採油樹、海上鑽井平臺等生產場景,構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石油工業文明觀光旅遊體系,也形成了獨具東營特色的濱海風景線。

在經略海洋戰略的指導下,東營以“打響黃河入海品牌、打造精品旅遊線路”爲目標,下一步,將打造集黃河文化、渤海文化、石油文化於一體的旅遊線路,建設海水浴場區、遊船停泊區、水上娛樂區,修繕觀光棧橋及平臺休閒觀光區,進一步豐富濱海旅遊產品。 (文/寇建偉 馬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