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朝韓兩國相繼試射多種導彈,針鋒相對。

朝鮮公佈遠程巡航導彈和鐵路機動戰術彈道導彈後,韓國政府一口氣公開展示了4種最新型導彈武器的發射以及打靶視頻,分別是:“玄武”4-4潛射彈道導彈、超聲速反艦導彈、陸基中程彈道導彈以及機載空地隱身巡航導彈。

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韓國首次公開的超聲速反艦導彈。要知道,目前世界上研發和裝備超聲速反艦導彈的國家和地區屈指可數。

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命中目標瞬間,其外形與俄羅斯“縞瑪瑙”反艦導彈非常相似。

從韓版“魚叉”導彈起步

與大多數美國的盟國類似,韓國最初從國外得到的反艦導彈是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從世界反艦導彈發展史來看,“魚叉”導彈的誕生毫無疑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空射、潛射以及岸基“四位一體”的通用型反艦導彈,而且也是第一種採用噴氣式發動機且實現掠海飛行的亞聲速反艦導彈。

20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研發了多型亞聲速反艦導彈。其中,以法國“飛魚”爲代表的火箭動力反艦導彈飛行速度快,但是射程相對比較近;而以美國“魚叉”爲代表的噴氣動力反艦導彈恰好相反,飛行速度較慢但射程較遠。此外,在兩者尺寸大致相當的情況下,美國“魚叉”反艦導彈的戰鬥部重量也要大於法國“飛魚”,相應的對艦艇的毀傷威力也更強。

所以,除了“魚叉”,韓國海軍也曾經從法國採購過一批“飛魚”反艦導彈。不過,經過對“魚叉”和“飛魚”兩型反艦導彈的比較後,韓國海軍最終選擇了前者作爲主力。此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美國“魚叉”是韓國海軍唯一裝備的反艦導彈。而且,韓國還從美國採購了美國“魚叉”反艦導彈的全系列型號,包括艦載型、空射型、潛射型以及岸基型。如今,韓國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裝備岸基型“魚叉”反艦導彈的亞洲國家。

不過,作爲韓國所謂“國防自主”計劃的一部分,韓國海軍也渴望裝備本國研發生產的反艦導彈,而不是完全依賴於從美國採購“魚叉”反艦導彈。於是,從1996年開始,韓國國防發展局、LIG NEX1公司和韓華系統公司合作,在“魚叉”基礎上研發本國的反艦導彈。該型導彈最初被稱爲KSS-1,後來正式定型後編號爲SSM-700K,命名爲“海星”。

韓國試射SSM-700K “海星”反艦導彈。

由於之前有了多年裝備使用美國“魚叉”反艦導彈的豐富經驗,韓國“海星”自然也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展開研發。事實上,這也是很多美國盟國的通行做法,日本也是在“魚叉”反艦導彈的基礎上研製了88式和90式反艦導彈。只不過兩國做法稍有不同的是:日本以國產反艦導彈完全取代了“魚叉”,而韓國同時裝備使用美國“魚叉”和本國的“海星”。

對於韓國來說,其目標並不是僅僅想得到一款國產反艦導彈,而是以此爲契機,打造自己的反艦導彈研發體系,鍛煉出一支研發隊伍。所以,韓國在裝備“魚叉”反艦導彈的基礎上,從美國全面引進該型導彈的關鍵技術,包括小型渦扇發動機、先進慣導系統、雷達高度表等,並且消化吸收,爲己所用。“海星”反艦導彈甚至直接“拿來”了“魚叉”反艦導彈的戰鬥部,充分體現了韓國的“實用主義”精神。

不過,韓國“海星”反艦導彈在彈體外形以及氣動翼面設計上與“魚叉”反艦導彈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可以容易地將兩者區分開。而且,韓國“海星”反艦導彈的外形尺寸也要比“魚叉”大得多,因此其最大射程達到了150千米,超過了“魚叉”的後期型號。2006年,韓國“海星”反艦導彈正式投入服役,裝備在韓國海軍新一代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上。不過,由於該型導彈的造價達到了200萬美元,而美國“魚叉”反艦導彈也只要120萬美元,所以服役至今的產量並不算多。但是,韓國自主研發“海星”反艦導彈的好處在於可以發展更多適合作戰使用的改進型號。比如,在“海星”的基礎上,韓國進一步研發了射程達310千米的SSM-750K“海龍”艦載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海星”反艦導彈還出口到哥倫比亞,用於該國海軍護衛艦的升級改造。而越南也曾經向韓國採購“海龍”巡航導彈的火箭助推發動機,裝備在本國研製的KCT-15反艦導彈上。

韓國在“海星”反艦導彈基礎上發展了“海龍”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俄技術支持邁過超聲速門檻

韓國軍工企業雖然通過“海星”反艦導彈的成功,具備了一定的研發實力。但是,從亞聲速反艦導彈邁進到超聲速反艦導彈,要面對着很高的技術門檻。而另一方面,韓國海軍卻極爲迫切地想得到一款性能先進的超聲速反艦導彈,以彌補“魚叉”和“海星”這類亞聲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不足的缺陷。

事實上,早在2017年,韓國海軍就提出了超聲速反艦導彈發展計劃,要求最大飛行速度爲3~4馬赫,最大射程300千米~500千米。不過,在超聲速反艦導彈方面,美國無法向韓國提供任何成品或者技術。於是,韓國自然而然地會將目光投向了具有豐富的超聲速反艦導彈研發經驗的俄羅斯。所以,我們才能夠看到此次韓國試射的超聲速反艦導彈外形設計與俄羅斯P-800“縞瑪瑙”導彈竟然如此相似。要知道,2020年,韓國國防發展局就已經向韓國總統報告研製成功了超聲速反艦導彈。其研發進展如此神速,沒有國外技術力量的全力支持是不可能的。

P-800“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導彈從最初啓動研發時間來看,可以追溯到1983年,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進入到試驗階段,並且在1999年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對外公開。該型導彈的出口型號被稱爲“寶石”,最大射程由600千米縮減至300千米以內。此後,印度與俄羅斯以“寶石”爲基礎,聯合研發了“布拉莫斯”系列超聲速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

“布拉莫斯”超聲速反艦導彈從1999年開始研製,最初由俄羅斯向印度提供全套技術資料以及零部件,並且在印度完成了樣彈的組裝。2001年,“布拉莫斯”超聲速反艦導彈首次進行了發射試驗。那麼,從該型導彈的研發歷程來推斷,韓國與俄羅斯的合作應該也大致採用了類似的模式。只不過俄羅斯會針對韓國的特殊要求,對P-800“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導彈進行一定的改進設計。

P-800“縞瑪瑙”是超聲速反艦導彈領域的代表作。

比如,從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的發射視頻可以看到,導彈採用冷發射方式彈出發射筒並點火,但並沒有像P-800“縞瑪瑙”那樣利用頭部整流罩的側推火箭發動機實現大角度轉向,而是以近乎垂直的方式飛向高空。這就表明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主要是以高空彈道爲主,一般是在1.4萬米的高空進行巡航飛行,在接近目標區域後才迅速降低飛行高度。這樣,既可以在空氣稀薄的高空實現最大飛行速度,更快地到達目標區域,也有利於提升最大射程,以便達到韓國海軍提出的設計要求。而且,取消了頭部整流罩和飛行轉向環節後,也有利於降低導彈的研製風險,簡化控制。

不過,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在高空飛行時,由於本身並沒有採用隱身設計,因此很有可能被對方預警機或遠程警戒雷達發現。而P-800“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導彈本身在控制上可以選擇高空彈道或者低空彈道,當選擇低空彈道時就必須在發射初始段就進行轉向,並且全程在低空飛行,以便儘可能壓縮對方發現導彈來襲以及做出攔截反應的時間。但是,選擇低空彈道會大大縮減導彈的最大射程,一般爲高空彈道最大射程的一半甚至更低。

此外,通過視頻我們還可以發現,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的彈翼以及方向舵的翼展應該比P-800“縞瑪瑙”更小,這也符合高空彈道以及更大飛行速度的要求。而且,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的彈身長度似乎也要比P-800“縞瑪瑙”更長一些。這可能也是爲了提升該型導彈射程而將P-800“縞瑪瑙”的彈體進一步加長,以增加更多的燃料。

韓國公開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畫面。韓國因此成爲繼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朝鮮之後,全球第八個擁有潛射彈道導彈的國家。

或率先裝備岸艦型號

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目前還處在發射試驗階段,距離真正完成研製定型還需要一段時間。作爲對比,“布拉莫斯”超聲速反艦導彈從首次完成試射到裝備服役用了4年時間。那麼,韓國研製超聲速反艦導彈最爲樂觀的估計很可能會在2023年完成研製投產。

從發射視頻來看,韓國很可能爲這款新型超聲速反艦導彈專門研發了一款垂直髮射系統。既然導彈技術源自俄羅斯P-800“縞瑪瑙”,那麼這款垂直髮射系統也很可能是俄羅斯3S14垂直髮射系統的仿製型。3S14垂直髮射系統的高度達到了9.58米,即便韓國超聲速反艦導彈彈體有所加長也可以適應。

對於韓國海軍來說,先研發裝備岸艦型超聲速反艦導彈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難度會小一些。而如果要將這款新型超聲速反艦導彈及其專用的垂直髮射系統裝備在水面艦艇上,對於現役艦艇來說難度太大,畢竟其安裝深度要達到將近10米。而韓國海軍正在計劃中的新一代8000噸級KDDX導彈驅逐艦,很有可能會裝備這款新型超聲速反艦導彈。

目前,韓國已經自主研製了反坦克導彈、反潛導彈、防空導彈、潛射彈道導彈、陸基彈道導彈、反艦導彈以及多種對地攻擊類型巡航導彈,是世界上屈指可數能夠研製如此齊全型號的國家之一。在自主國防思想的指導下,韓國將繼續推進國產導彈計劃,成爲導彈研製的強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