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靠江靠海靠上海,素有鱼米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河豚之乡、茧丝绸之乡之称的海安。我曾是一名军人,现在是咱们品建村的村书记,身份在转变,不变的是那份初心与责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梦要多久?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更久?渐渐地,我从每天再熟悉不过的那片热土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抓住现在,以新农人的姿态,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建设乡村,美好蓝图就将实现。

说实话,这两年到村子工作以来,我无数次想过放弃。为什么呢?我所在村是一个基础条件落后的纯农业村,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反复刁难,村干部来来走走,困难重重,怎么振兴?

今年在苏南地区参观学习,一个老书记的话为我指点迷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保证,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还有什么做不成呢?”没错,摸清底子,找准路子,开对方子,用心用情定能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乡村振兴说到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我就“从头到脚来”来和大伙儿聊聊我们村乡村振兴的那些事儿。

脑中有方向,以党建引领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我们老百姓有句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么一个村的发展靠什么引领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我们村创新推出“初心号”红色列车党建项目,将“党建领航、乡村振兴、综合法治、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以列车车厢的形式进行组合,我们村干部、村里能人来当各节车厢长,通过“群众点单、列车派单、车厢接单、群众评单”等形式,打通为民办实事的最后一米。

“初心号”启航后,群众点单,一单接着一单。品建村的党建引领,建立在和老百姓同乘一辆列车上,同坐在一条板凳上,从“心”出发,让“民声”贴近“心声”,和老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现在,村民一有个烦心事、闹心事都会想到我们的“初心号”。“初心号”不仅受到本地村民的欢迎,更吸引了学习强国平台专门前来“打卡”,去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宣讲。党建招牌“热”起来,也吸引了资源和资金“动”起来,先后争取到300万元的建设资金,推动品建村成为海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还培植了一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党员干部队伍,跟上乡村全面振兴的脚步。

“初心号”党建引领,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跑出乡村振兴高质量,跑出乡村振兴新精彩。

心中有情怀,以产业突围领跑乡村振兴新赛道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最基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业兴旺了咱村有钱了,才能办更多事。我们借助地理资源优势,实行产业突围,弯道超车,开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新赛道。

过去,我们这里是两个城市接壤的边缘村,无产业、无特色、无人问津。现在,“初心号”党建引领,强了队伍壮了产业。总投资477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落户品建。我们坚持“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拆田中房,迁田中坟,打造田美乡村,争创示范标杆;引进了市农业龙头企业,以“支部+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乡村发展,村民致富。

付出总有收获,数字最有说服力。今年以来,我们打造了21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为村民新建了6公里水泥路、3公里硬质渠道、7公里景观生态河道、8亩“初心号”党建游园、安装了100多个路灯,改善了整体人居环境,筑起了党建精神堡垒。

脚下有行动,以实干担当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习近平总书记激励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我们基层干部更要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涉最险的“水滩”,敢爬最陡的“山坡”。

我的工作常态是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周末在村加班坚守。有时家属不理解,说你个小小村干部拿着这点工资,孩子在家身体不好,总往医院跑,需要你时你总是不在身边,整天在村加班,值吗?

大伙儿说说,咱村干部值不值?

没错,值。乡村振兴就是需要这股精神这股韧劲儿。

我的韧劲儿也激励了老百姓的干劲儿。19组村民许秀凤但凡见到村民来找茬就会忍不住上来说两句:“姜支书不容易,我每天晚上散步完回来,看他还在办公室加班,这一年多,我看他瘦了很多,黑了很多,图个啥,还不是为了我们品建,村里的这些变化大家都看得到嘛。”正是我们的辛苦付出,村民越来越支持,村里也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更是展现新气象。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从头到脚共发力,定会开辟农村新天地,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新画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整理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