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 最近6年,江蘇省灌南縣百祿鎮南房村村民王英玉和老伴經歷了兩次方向截然不同的搬家:一次是從村裏搬到縣城,一次是從縣城再搬回村裏。

“以前我們住的是3間瓦房,將近30年了,比較破舊,生活很不方便,2015年就跟着兒子到縣城去住。2020年村裏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我們家的舊房子變成兩層‘小別墅’,還通了自來水,不比城裏差,我們決定回來住。”王英玉說。

王英玉家的變化,得益於灌南縣大力推進的改善農民羣衆住房條件工作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南房村黨總支書記陳勇告訴記者,村民拆除舊房,政府會給補償,多數村民只需承擔一點裝修費,就能住上新房。目前,該村已有345套新房建成。

圖爲南房村村民新居。新華社記者陸華東攝

住房改善離不開產業支撐。陳勇介紹,以前南房村主要依賴傳統農業,村民收入不高,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近年來,通過產業扶貧,南房村有了扶貧車間、現代高效設施農業,年輕人開始迴流。2019年,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2020年,村集體收入達46.8萬元。

在改善農民羣衆住房條件工作中,灌南縣統籌建設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實現養老、上學、就醫等便民服務“不出村”。

體檢室、理療室、按摩室、棋牌娛樂室,走進灌南縣新集鎮徐老莊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這裏設施齊全,還配備了專業醫生和護工。

灌南縣通過“空轉綠”“見縫插綠”等方式,將多處“髒亂差”的閒置地塊,建成居民休閒好去處。

秋日的灌南縣南六塘河產城風光帶景色宜人,住在附近的施培生老人每天早晨都和好友前來散步、聊天。“以前這裏環境很差,雜草叢生,我們都繞着走。現在政府對這裏進行了改造,建了步道,花草樹木多了,水也清了,在這裏休閒、鍛鍊很舒心。”施培生說。

爲貼近民情,灌南縣堅持“開門辦民生”,公開發布民生實事徵集通告,讓百姓“點單”。統計顯示,從2014年起,該縣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一直超過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