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下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下午,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老外講故事”俱樂部中秋茶話會在滬舉行,百集融媒體產品《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部分外國嘉賓、“老外講故事”俱樂部部分成員歡聚一堂,共話月圓情長。

圖說:來自亞美尼亞的馬星星體驗中國傳統剪紙。

活動現場呈現出濃厚的節日氛圍,大廳外,非遺傳承人的小桌吸引了大批外國友人駐足。剪紙是一門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藝術,不僅造型精緻,還富有寓意。經由剪紙大師靈動的雙手,沒一會兒,可愛嬌憨的熊貓、象徵吉祥如意的喜鵲便躍然眼前,栩栩如生。“剪紙看上去非常有意思,我剪了一朵梅花,這對我來說太難了。”來自美國的麗莎•奇澤姆被中國剪紙深深吸引、躍躍欲試,“今天是一個瞭解剪紙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機會。”

圖說:外國友人展示民間藝術家制作的糖人。

另一張桌子邊,來自澳大利亞的何穆凱帶着女兒專注地觀看藝術家製作糖人、糖畫。“麥芽糖這種簡單的食材,被心靈手巧的中國人做出各種花樣,這是門不簡單的手藝活。”何穆凱感嘆道。“我喜歡糖人,好看又好喫!”何穆凱的女兒手握着“新鮮出爐”的糖人,欣喜不已。

音樂是世界的語言。茶話會現場,中國藝術家和外國友人共同呈現了一場中西融合的視聽盛宴。

圖說:馬星星用小提琴演繹中外名曲。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助理、來自亞美尼亞的馬星星用小提琴演繹的《梁祝》、《茉莉花》等名曲,贏得滿堂喝彩。“中秋節是中國人闔家團圓的日子,對於我們外國人來說,此刻雖不能和家人團聚,但卻在這裏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溫暖。”馬星星說,“‘老外講故事’俱樂部是我們在上海的一個大家庭,我想用美妙的音樂爲朋友們送上中秋的祝福。”

圖說:來自加拿大的尚希林體驗崑曲上妝。

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崑曲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珍品,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水衣、彩褲、厚底靴……來自加拿大的尚希林一身中國古代打扮出場,這次,他要體驗一把崑曲上妝。在服化老師的幫助下,尚希林很快便身披將軍甲,後背四靠旗,搖身變成了一名中國古代的將軍。“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體驗,但從打扮來說,崑曲藝術家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他們在臺下還要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 尚希林說。

圖說:茶話會現場。

“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大家互相認識、增進了解。”這是來自匈牙利的貝思文第二次參加“老外講故事”俱樂部的活動,“上海是座既傳統又有創新精神的城市,包容的上海一直向外國人、外國文化和外國技術敞開懷抱。”

“中國有句古話,月是故鄉明。”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在滬外國人把上海作爲第二故鄉,一如既往地愛這座城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上海精神。

新民晚報記者 王若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