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科院物理所

前兩天小編和一個朋友嘮嗑,嘮到一半他跟我說:”Eric你知道嗎,1582年的10月份“憑空消失”了10天,過完10月4日就是10月15日了。”

“啥子?那7天假期豈不是無端得被縮減了3天?!”然後小編就獲得了朋友鄙夷的眼神……

從這下意識的一句話中就能看出,剛放完中秋小長假的小編已經在期待國慶7天樂了(有哪個打工人不想天天放假呢)

不過相比放假,小編還是更加關注這“憑空消失”的10天

“有啥證據能證明你說的這個事兒是真的呢?”

“不信你打開手機日曆,翻到1582年的10月看看,或者我直接給你看我截的圖也行。”

”從2021年翻到1582年……你咋這麼有閒情逸致呢?”

“直接用日期跳轉功能就好了呀,你不會還不知道這個功能吧?”

好吧,本想嘲諷一波朋友卻被反嘲諷一波,小編只好乖乖打開日曆,使用了這個神奇的日期跳轉功能,來到了1582年的10月……

我勒個去,真的“消失”了10天(小編後續又找了幾個朋友驗證,屢試不爽!屏幕前的各位朋友也可以試試哦)

1582年的10月到底發生了什麼?

“消失”的10天到底是自然選擇還是人爲操縱?

這一切的背後

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本期節目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Part 1

日期怎麼就“消失”了?

想要弄清這10天“消失”的原因,首先我們要將自己置身於1582年,看看當年發生了什麼。

在檢索了1582年的大事件後,有兩個條目的信息吸引了小編的眼球: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哦豁,看來導致日期“消失”的“元兇”已經非常明顯了——和曆法改革(儒略曆 → 格里曆)有關。

而後小編還發現,歷史上有許多國家都進行過曆法改革(曆法改革已出現國家傳國家的態勢),但由於不同國家進行曆法改革的時間不同,“消失”的日期區間以及天數都不盡相同

部分進行過歷法改革的國家及其讓日期“消失”的區間和天數|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一個又一個國家進行了曆法改革?爲什麼進行曆法改革的結果是讓部分日期“消失”“消失”的天數又是由什麼決定的?

求知慾旺盛的小編決定好好扒一扒曆法這個神奇的玩意兒。

Part 2

曆法知多少

曆法簡單來說就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計算時間的方法,主要分爲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

陽曆亦稱太陽曆,以每一個太陽日定義一個日期,其歷年爲一個迴歸年。當今被國際社會廣泛使用的格里曆(又名公曆)就是陽曆的一種。

陰曆亦稱月亮歷或太陰曆,以月相的變化來計算日期,其歷月是一個朔望月,歷年爲12個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

陰陽曆平均歷年爲一個迴歸年歷月朔望月,因爲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會設置閏月

所以按照這樣的說法,中國的農曆應屬於陰陽曆,而非陰曆。

古今中外各種曆法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就只展開說說涉及讓1582.10.5-1582.10.14“消失”的兩個曆法——儒略曆格里曆

Part 3

儒略曆

儒略曆是由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計算,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頒佈的歷法,於公元前45年1月1日正式實施。

該曆法將1年分爲12個月,其中1、3、5、7、9、11月爲大月(31天),4、6、8、10、12月爲小月(30天),唯獨2月只有29天,共計365天。

同時該曆法還規定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每逢閏年需要在2月增加一天變爲30天,所以閏年共計366天。

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公元前27年,儒略·凱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Augustus)對儒略曆進行了一些改動。

他從2月拿走了一天分給了8月(本就不富有的2月變得愈發貧窮),並把9、11月改成小月,10、12月改成大月。

這樣2月就只剩下28天(閏年29天),8、10、12月每月31天,9、11月每月30天。

相傳其這麼改目的只是希望自己出生的月份(8月)是個大月……有權任性???

不管怎樣,在儒略曆這樣的規定下,我們可以算出其平均歷年長度爲(365×3+366)/ 4 = 365.25日,對比天文學家測量計算出的平均迴歸年365.242199074日,大約一年誤差0.0078日,即11分14秒

這個誤差看上去並不大,但如果日積月累,量變就會引發質變,如果經過128年,誤差就會累計到1天

這樣下去可不行,因爲那時西方教會要根據春分(每年3月21日前後)來確定復活節,像這樣每128年就多差1天的話,後面的復活節日期只會越來越早,對於教徒們來說這是不嚴肅的,而且是對耶穌的不敬。

其實早期天文觀測手段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誤差會越來越大的問題,直到16世紀天文學家才發現,儒略曆給出的日期與真實日期已有了10天的誤差。

1582年,時任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決定着手解決這個問題,在綜合討論多個方案後,決定採用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阿洛伊修斯·裏利烏斯制定的歷法,並將該曆法命名爲格里曆

Part 4

格里曆

格里曆延續了儒略曆大小月交替以及四年設一閏年的規則,同時又新增了一條規定:世紀年(年份爲整百數)必須要被400整除才設爲閏年,否則設爲平年

這樣一來,每400年當中只有97個閏年,所以算出的平均歷年長度爲(365×303+366×97)/ 400 = 365.2425日

對比平均迴歸年365.242199074日,誤差僅約爲每年0.0003日,即25.92秒,換句話說經過3300多年纔會有1日的誤差

在當時就能將誤差縮減到這個程度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了,小編估計這也是爲什麼格里曆能一直流傳至今,並且幾乎被全世界使用的原因吧。

在決定使用這套曆法之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新舊曆法如何銜接

由於儒略曆對應的日期相比格里曆是滯後的,而平時我們常見的增加閏日(閏月)的方法只適用於日期提前的情形。

改革勢在必行,但似乎又找不到一個好的方法。無奈之下,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直接把滯後的日子刪掉還不行嘛。

儘管當時這一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至少日期迴歸正確了,這個結果還是可以的。

Part5

刪去天數的差異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爲何不同國家實施曆法改革時刪去的天數不同。

由於文化差異,再加上直接刪除的辦法實在過於大膽,許多國家根本無法一下子接受這種改革方式。

後來隨着科技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格里曆的準確性確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其肉眼可見的優勢已然蓋過了暴力刪除部分日期所帶來的衝擊。

於是乎在1582年之後的幾百年裏,陸陸續續有許多國家都將舊曆法更新爲了格里曆,同時沿用了這種刪除日期以銜接兩種曆法的方法。

不過因爲格里曆規定,世紀年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而大多數國家的舊曆法都是每4年一閏年

所以在170018001900這三年裏,舊曆法中有2月29日,但格里曆中只有2月28日。

所以只要在舊曆法中多經歷了一個世紀年的2月29日,在改革爲格里曆時就要多刪去一天,所以才導致了改革晚的國家需要刪去更多的天數

是不是沒有想到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公曆居然隱藏瞭如此多的知識,那麼最後就請小夥伴們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回答一個小問題叭:

Q:

爲何俄國在1917年11月7日爆發革命,卻被稱爲“十月革命”?(點擊下方問號查看答案)

11月7日是格里曆所對應的日期,而俄國在1918年才改爲格里曆,所以1917年還在實行舊曆法。而舊曆法所對應的日期是10月25日,所以被稱爲“十月革命”。

參考資料

[1] 1582年 - 維基百科

[2] 曆法 - 維基百科

[3] 儒略曆 - 維基百科 

[4] 格里曆 - 維基百科

[5] Dutka J。 On the Gregorian revision of the Julian calendar[J]。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1988, 10(1): 56-64。

[6] Holmes T R。 The Birthday of Augustus and the Julian Calendar[J]。 The Classical Quarterly, 1912, 6(2): 73-81。

[7] Moyer G。 The Gregorian Calendar[J]。 Scientific American, 1982, 246(5): 144-153。

文中表情包均來源網絡

編輯:Er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