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青曾自稱爲“悲哀的詩人”。作爲憂鬱派的詩人,他的一生寫過許多詩,其早期作品帶有着濃郁的深沉憂鬱意味,因爲這個時候中國的時代背景於抗戰初期,當時悲壯的時代氛圍造就了他的寫詩風格。而其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也成爲了語文課本中的內容,供學生學習。


艾青,號海澄,於 1910年3月27日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市,而後畢業於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29年艾青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且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到歐洲現代派詩歌。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
當時的時代背景正值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時期爲詩歌創作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而無論是在烽火連天的戰亂歲月,還是在解放後的生活裏,寫作成爲了艾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寫作他這樣說道:“我永遠渴求着創作,每天我像一個農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來,一醒來,我就思考我的詩裏的人物和我所應該採用的語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進步……甚至在我喫飯的時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時候。”



一個詩人始終渴求着寫作,堅持着寫作,並且將其視爲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他的行爲也讓我們看到一個作家對於文學至死不渝的熱愛。偉大的詩人艾青曾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章,但於1996年5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