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域“征信链”上线逾半年:长三角、珠三角各有11个节点上链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辛继召 深圳报道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正在建设区域性的征信链平台,解决各地企业征信数据不互通的难题。

9月14日,广东正式发布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粤港澳共建“征信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征信合作。

粤港澳“征信链”涉及跨境数据传输问题,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此之前,长三角、珠三角征信链均已有10余个节点接入。目前,长三角征信链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台州、苏州、常州、宿迁在内的江浙沪皖8个城市和11个节点已通联。同时,“珠三角征信链”已经上链征信机构、数据源单位、监管部门等节点共11个。

区域“征信链”上线

区域征信链落地数月后,相关“成绩单”陆续披露。

7月召开的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透露,截至6月,长三角征信链上链企业户突破1000万,上链信用信息近亿条,已有近500多家金融机构查询使用,开通查询用户5000多户。

9月14日,《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发布。截至2020年末,长三角征信链已部署节点11个,上链企业779万户,上链共享征信报告达858万份。

此前,去年12月,央行召开“长三角征信一体化”工作推进现场交流会。明确征信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会议强调,“长三角征信一体化”是征信行业实现又一次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要利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在实现区域内征信机构数据共享互通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综合各方消息,目前,“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已联通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常州、宿迁、台州等8个地区,共有11个节点上链共享企业征信数据。

随后,今年4月,“珠三角征信链”在广州举行共建协议签约和启动仪式。签约的企业征信机构有8家,分别是广东德信行、广州智乘、广州金科、金电图腾、百行征信、深圳信联、金蝶征信、深圳前海征信中心。“珠三角征信链”主要以“粤信融”征信平台为依托,以区块链技术为保障,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解决商业银行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少、数据格式不一致、授权标准不统一、查询方式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

央行广州分行表示,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指导辖内征信机构自愿签署“珠三角征信链”共建协议,以区块链技术建设“珠三角征信链”,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和地方经济发展。下一步尽快推动建成“珠三角征信链”并上线运行。

逐步打通“数据孤岛”

建设区域性征信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各地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但金融机构很难跨区域使用和查询。

“征信链”解决异地征信数据使用的方法是“节点”。例如,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8个地区完成部署,共11个节点进行企业征信数据上链共享,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长三角城市在征信领域互联互通。

另据记者了解,截至8月底,“珠三角征信链”已经上链征信机构、数据源单位、监管部门等节点共11个。此外为205家金融机构开立查询用户1.3万个,累计促成小微企业融资7209笔,金额117.83亿元。

“小微企业在当地注册,涉税数据在地方政府部门,信贷数据银行和地方企业征信机构手里,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数据在不同运营机构手里。但小微企业业务可能在整个地方经济区域内开展。”一位征信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信贷数据已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但地方政务数据、公用事业数据等大多在各地政府和企业手里。

经过一个个“节点”,不同地区的企业信用类数据通过区块链互联互通。例如,央行上海总部5月表示,长三角征信链上海节点2月初步实现联通,该行引导商业银行在授信过程中通过长三角征信链平台进行预审,提升现场尽调作业时效,建立更为全面的客户风险“画像”,实现对长三角异地客户信用信息流程的优化。截至3月,上海节点累计查询1088笔,累计发放贷款61.6亿元。

再如,安徽省长三角征信链试点应用截至6月末开通共115家商业银行机构帐号,超3300个征信链用户账号,上链企业信用报告数455万户,信用报告查询量25447笔,日均查询量超 400笔,依托征信链平台累计放贷户数3255户,累计放贷金额236亿元。

同时,实现征信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根据公开消息,长三角征信机构联盟成员包括上海卫诚企业征信、杭州征信、浙江汇信、江苏省联合征信、苏州企业征信、安徽征信等7家,并在今年4月增补上海资信、天翼征信、上海安硕三家企业征信机构。

征信链涉及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导致其整合难度不小。例如,小微企业征信服务的“台州模式”中,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曾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底,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台州的金融、公安、税务、法院、国土、社保、市场监管、发改、农业农村、电力、水务、安监、建设、海洋渔业等30个部门118大类4000多细项4.08亿条信用信息,覆盖全市69万多家市场主体。

这些信贷数据之外的“替代数据”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此之前,企业征信机构大多数仅服务本地,很少有能力“走出去”。征信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征信数据互联互通问题。

目前,我国征信业格局是“政府+企业”,在央行征信中心之外,目前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两家获批的个人征信机构,以及130多家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其中,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23个省份有131家企业征信机构完成备案。其中,北京注册公司最多,有34家,其次是上海26家,广东10家,3个区域合计占比53.4%。

不过,企业征信机构大多仅专注本地业务。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征信业也需要发展自身以适配经济新常态。

苏州大学梁栋、余栋近日撰文称,一些省际、市际交通运输、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需通过联合贷款、银团贷款、发行集合债等方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异地授信还存在不少限制。由于市场分割、市场标准尚未统一、信息缺乏沟通等原因,导致金融产品跨区域抵质押能力受限。

他们认为,一些阻碍金融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仍未完全打破,尤其是税务、货币信贷、征信、支付结算等各类数据尚未实现及时共享,既影响科学决策,也不利于金融监管。当前,各地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但金融机构很难跨区域使用和查询。

(作者:辛继召 编辑:曾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