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成中秋最受歡迎城市第二名,優質消費資源供給仍存短板

21世紀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李果

9月22日,據馬蜂窩旅遊發佈數據顯示,成都僅次於北京,列2021年中秋最受歡迎的省會城市(直轄市)第2名。這是成都消費市場吸引力與活躍度的體現。

近年來,成都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工作上持續發力,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2021年《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報告》,成都均列全國第4名,顯示了極強的發展能力。

不過,在商務部日前發佈的首批建設和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名單中,成都未能入圍。因此在本報告中,我們根據《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報告》列出了近百個評價維度,對成都存在的短板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梳理和分析。

我們認爲,成都在未來需要加強的方面包括:第一,相關政策出臺力度不夠,實施細則有待落地化,針對性不強,與其他城市出臺的相關報告未能拉開明顯的差距,未形成足夠的優勢;第二,對國內/國際城市的研究不夠,在學習與借鑑相關經驗上缺乏可操作性;第三,國際一線消費品牌(奢侈品)在成都開店的數量有待提升;第四,銷售收入超百億級購物商圈的數量不夠,缺乏百億級的單店(購物中心);第五,成都造消費品的影響力、競爭力不夠,在成都展現強大的消費實力的同時,成都本土的消費品牌稀缺;第六,缺乏大型、有全球競爭力、知名度的樂園;第七,高房價對中等收入羣體,尤其是中等收入偏上羣體的擴大有抑制作用;第八,與成渝經濟圈內其他城市的聯動性不夠。

成都的優勢與短板

成都能連續成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報告》(下簡稱《報告》)的總分第四名,表明這座城市的競爭優勢突出。對比《報告》所評價的其他18座城市,我們發現成都的優勢包括如下方面。

社會基礎發展程度較高。成都的經濟總量高、人口優勢突出,是國內第三座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對外交往便利。

國際化特徵日益明顯。對比國內其他18座城市,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使領館數量、國際友好城市規模、外貿數據在國內城市中排名靠前,這有助於成都擴大城市的知名度與國際化程度。

成都的消費活力綜合實力較強。其中,成都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市居民消費意、國際品牌滲透率情況、首店經濟發展情況等維度上優勢明顯。同時,成都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全球8座“世界美食之都”之一,也是全國最佳旅遊城市。

與此同時,成都的短板體現在:缺乏高質量、有競爭力的消費場景。在《報告》中,21世紀經濟研究院將“聚集優質消費資源”設置爲一級指標,從多個維度考察城市的優質消費資源供給能力。成都展現了多元化的消費資源,消費場景也非常豐富。但與北京、上海、珠海等城市對比,成都在5A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國際知名主題樂園上的數量偏少。

市民英語熟練度不高。我們發現市民擁有更高的英語熟練度,對國際旅遊與消費收入的增長帶來幫助。與國際主要消費中心城市對比,成都的市民英語熟練度得分並不高。不過在成都擁有衆多高校的背景下,未來若能持續留住年輕人才,對這座城市的整體英語水平提升將會產生推動作用。

全球知名餐廳聚集度、國際奢侈品品牌滲透率有待提升。儘管成都擁有豐富的美食消費場景,但在21世紀經濟研究院的評測中,成都的全球知名餐廳的聚集度仍明顯低於北京和上海。

而在國際奢侈品品牌滲透率方面,21世紀經濟研究院對比了國際知名的購物中心,成都的國際奢侈品品牌滲透率爲68%,北京達到74%,表明成都仍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人均旅遊消費收入偏低、國際旅遊市場規模偏小。在2021年《報告》中,我們觀察了19座城市的2019年旅遊市場發展情況。成都旅遊總收入排名第4位,但遊客總人數未突破3000萬,在西部排名第3位,低於重慶和西安。從國內遊客的人均消費支出看,成都僅列19城的第10位。廣州、深圳、三亞、蘇州、杭州、南京、北京、天津和青島均在成都之前。2019年,成都的入境遊客人數佔全部遊客總數的1.4%,西安爲1.5%,上海達到2.4%。且上海和西安的國際遊客人均消費金額顯著高於成都。此外,成都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對港澳臺遊客的吸引力,2019年港澳臺遊客佔全部入境遊客的比重爲22.1%,低於上海、重慶、杭州、青島等地。

應成爲“可以被帶走的城市”

面向未來,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成都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仍有極強的實力與發展潛力。

而成都除了需要就上述方面加快彌補短板外,我們還建議在未來就如下方面工作展開研究。

第一,加強消費製造業的研究。

這是當下成都最大的短板之一。成都除了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的城市外,還需要成爲一座“可以被帶走的城市”,即增加消費產品影響力。

如日前公佈的《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打響本土製造消費品品牌”。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其實是對城市制造業、尤其是消費品製造業一次重塑或升級的好機會。對比其他城市擁有的“國潮產品”情況,成都存在數量少、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故事性”不高等問題,需要在未來加強研究和推進。

第二,爭取更多國家賦予的、與消費(第三產業)相關的國字號政策。

如國務院發佈的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中,包括了首批入選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培育的上海、重慶、天津,成都並不在此列。

第三,進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成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國內超(特大)城市中排名靠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是推動中等收入羣體,尤其是中等收入偏上羣體規模擴大的基礎,也是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背景下,面對不斷湧現的消費升級類商品,激發城市內生消費活力的基礎。

第四,加強對國際遊客消費趨勢的研究。

2017-2019年,赴成都的國際遊客中,日本、泰國遊客的比重上升較快,儘管來自美國的遊客在總量上仍排名第一,但比重呈下降趨勢。這提示了成都需要研究主要客源國的情況,在包括旅遊產品開發、遊覽標識的外文設置、旅遊服務中心的人員配置上,進行優化與調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