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助推我省高水平建设沿黄生态廊道,今年4月至5月,河南省政协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相关厅局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围绕我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情况,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对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等沿黄地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沿黄生态廊道如何建?委员们眼中的生态廊道又是何种模样?来一起看看。

大河网记者 宋向乐 贺志泉

9月15日,河南省政协召开部分省辖市政协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协商研讨第二次会议,围绕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问题听取意见建议。

看现状

洛阳正在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黄河文化地标项目

洛阳市政协主席杨炳旭在发言中表示,洛阳市把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协同发展机制融入“洛济33条”“洛平30条”“洛三32条”等联动发展措施,正着力建设东连郑州、西接三门峡的沿黄百公里生态廊带,打造一体联动的洛阳生态都市圈。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洛阳市累计建成防护林带21.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6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5.5%。

初步建成国家级湿地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蓄水保土和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洛阳市正在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阳段)等一批黄河文化地标项目,开工建设沿黄沟域生态经济项目32个,建成非遗展示馆36个,培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58项,成功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提建议

重视生态廊道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修复

杨炳旭认为,在生态廊道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专项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廊道管护机制急需加强等问题。

因此,杨炳旭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规划引领

围绕打造世界级生态文明与大河文明交融的高质量发展带目标,统一规划河南黄河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市县生态廊道建设,与沿线村庄产业结构调整、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重视生态廊道沿途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修复,最大限度发挥好生态廊道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提高建设标准

加快完成沿线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合理布局驿站、公厕、观景平台、民宿等服务设施。对现有廊道内通道和公共设施进行适度改造提升。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发行债券、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增强协作合力

建立健全各市与省直相关单位、国家相关部委、黄河水利委员会、小浪底建管局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围绕重要政策、重点项目及规划等积极对接、争取支持。协同建设洛阳—郑州—开封沿线中部生态休闲段,统筹衔接三门峡—洛阳—济源沿线西部涵养段。

◆提高管护水平

规划构建集遥感、视频、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和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立体感知层”,用实时可视化的全景监测代替传统的“人工巡廊”。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防汛抗旱、水生态、气象预报、生物迁移、人群流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调度决策和预测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推荐

【政协委员眼中的沿黄生态廊道】王世炎:生态廊道建设应拓展对生态廊道功能的认识,加强规划引领

编辑:Wei We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