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軍團”進軍歐洲:新能源汽車出口迎最佳窗口期

在“缺芯”導致國內車市低迷的同時,中國汽車出口卻在今年迎來爆發。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月,汽車出口131.8萬輛,同比增長117.5%,金額1377億元人民幣,增長111.1%。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7.3萬輛,同比增長4.5倍。

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給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帶來了較大增量。今年以來,蔚來、小鵬、愛馳、長城歐拉等本土品牌,陸續進入歐洲市場。

“現在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好時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

他表示,歐洲現在對新能源汽車電動車給予大量的補貼,而經過中國市場的培養,國內出現了大量優秀的品牌和產品。“我們的產品很有競爭力,而人家的產品和技術還不成熟,所以我們的自主產品現在可以往歐洲走。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在海外很好地打造中國自己的汽車品牌。”許海東說。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是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絕對主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爲118497輛,其中特斯拉出口97496輛,佔比高達82.27%。

造車新勢力開拓新戰場

年輕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在國內市場還未完全站穩,但對海外市場的開拓頗爲積極。

今年5月,蔚來(NIO.NYSE)發佈挪威戰略,邁出了從一家本土企業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據瞭解,蔚來ES8將於9月30日正式在挪威上市,屆時位於挪威奧斯陸的首家海外蔚來中心也將開業,蔚來還計劃在明年將ET7推向挪威市場。

蔚來還準備將自己的商業模式帶到挪威。蔚來將在挪威建設包括車、服務、數字化和生活方式過程在內的完整運營體系,打造以車爲起點的社區。奧斯陸之外,蔚來還計劃在挪威的卑爾根、斯塔萬格、特隆赫姆和克里斯蒂安桑建設4座蔚來中心。

此外,今年蔚來歐洲版充電地圖和首批4座第二代換電站將投入運營。2022年,蔚來將在挪威五座城市建設換電站。

按照蔚來董事長、創始人兼CEO李斌的說法,挪威是蔚來出海的第一站,蔚來計劃在明年進入5個歐洲國家。

同樣進入挪威市場的還有小鵬汽車。小鵬汽車方面表示,截至2021年6月底,小鵬出口至挪威的G3已近500輛,另一款車型P7也已在8月末發往挪威,最快將於10月份交付當地市場。

不過小鵬暫未在海外複製國內的打法,而是通過當地經銷商售賣,先把車賣出去。

蔚來和小鵬都將出海首站選擇挪威的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在挪威免去了25%的增值稅,因此價格更具競爭力。另外,在停車等使用環節方面給予了一定支持。

數據顯示,挪威2020年共銷售約14.14萬輛新機動車,其中電動汽車約爲7.68萬輛,佔到一半以上,是目前電動車的新車市場銷售份額最高的國家。

除了蔚來和小鵬汽車之外,理想汽車也已經組建了一隻團隊,正在研究如何進入海外市場。

威馬汽車則試圖通過網約車進軍海外。去年11月,威馬汽車已經與Uber簽署了意向性協議,威馬EX5將出口至歐洲,成爲Uber旗下司機的可選車型。不過,威馬尚未對外透露該協議是否已經開始落地。

哪吒汽車則計劃先進入東盟,再進入歐洲。9月10日,哪吒汽車發佈針對海外市場的哪吒V右舵版車型,宣佈正式進軍東盟新能源汽車市場。哪吒S車型則將在2022年上市後全面進軍歐洲市場。

而在國內知名度較低的三線新造車企業愛馳汽車,在國內新能源市場未能突圍的情況下,另闢蹊徑通過與租車公司等合作最早進入了歐洲,已經進入了法國、德國、以色列、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

傳統車企海外尋新機

中國汽車人一直都有着全球夢想。不過,多年來,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但中國品牌汽車在海外未能受到足夠認可。中國汽車出海主要以東南亞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爲主,未能進入全球汽車工業更爲發達的歐洲、美國等地。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帶來的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給中國汽車走出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方面,比亞迪此前通過純電動商業客車,率先打開局面。截至目前,比亞迪在全球累計交付的各類純電動客車已經超過了6.5萬輛,進入了美、日、英、法、澳等國。

今年以來,比亞迪加快了在乘用車領域的出海計劃,同樣將主要的目光瞄準歐洲。按比亞迪計劃,其將在年內向挪威交付1500臺唐EV。

今年9月6日,在德國慕尼黑車展上,長城汽車旗下WEY與歐拉等車型隆重登場,併發布歐洲市場戰略規劃,正式宣告進入歐洲豪華汽車市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兩年前,長城汽車已經在俄羅斯建成工廠,在當地生產哈弗品牌汽車。

作爲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合資公司,領克汽車承擔着吉利品牌向上及參與全球競爭的重任。

去年9月,吉利正式發佈“歐洲計劃”,已經陸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瑞典斯德哥爾摩、比利時安特衛普建立品牌體驗店。據瞭解,領克還計劃年底前再在歐洲開設4家體驗店,分別位於德國柏林、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和西班牙巴塞羅那。

國有車企中,海外戰略走在前面的是上汽集團,旗下已經有名爵和大通兩個品牌進入歐洲等海外多個市場,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海外銷量26.5萬輛,同比增長112.8%,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此外,上汽通用五菱也在籌劃出海,旗下的GSEV(全球小型電動車架構)首款海外車型,計劃率先投放東南亞市場。 

中外電動車激戰在即

中國新能源汽車“軍團”集體進軍歐洲,機會與挑戰同在。

歐洲對於汽車排放的嚴苛要求以及當地政府提供的大量補貼,近兩年來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擴張。但同時,歐洲的本土車企已經加快了電動化轉型的節奏,百年老店們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者,仍然有着自己在各方面的優勢。

“從新能源出口的車型來看,目前主要是A級車。特斯拉等外資車出口佔比仍然較高,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雖然出口量也在增長,但規模仍然較小,尤其是乘用車板塊。”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

他認爲,特斯拉在德國正在建設超級工廠,隨着工廠投產,特斯拉中國出口量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出口造成影響。

在9月初舉行的德國慕尼黑車展上,德國汽車巨頭,大衆、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集中“大秀肌肉”,展現了在電動化轉型的決心。未來的幾年內,他們都將推出大量的電動車型。

事實上,除了電動化之外,特斯拉的真正厲害之處在於其在智能化方面的引領,以及以“軟件定義汽車”爲靈魂的商業模式。依靠智能化差異競爭,這也是以蔚來、小鵬等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中國市場“複製成功”的主要部分。

不過,進入歐洲之後,蔚來、小鵬們針對中國市場及中國消費者打造的汽車智能化配置以及商業模式,需要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智能汽車帶來的隱私安全和數據安全等新問題,也將給中國車企帶來考驗。

(作者:左茂軒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