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22日郴州讯 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以群众100%的满意度来检查工作,这是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党支部的行动纲领。沙洲村因“半条被子”的故事被誉为“红军房东村”,一直秉承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沙洲村共有142户542人,2018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而在巩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党建便民”和“教育利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陈娟娟,1996年生,毕业于中山大学,选择扎根基层,她是沙洲村支部副书记,她说:“在这样浮躁的年代,青年人,青年党员应该要沉下心追求价值,在基层工作的这两年中,看到群众满意的笑脸她就觉得自己的坚守是有价值的。”

沙洲村支部副书记陈娟娟介绍沙洲村基层公共服务情况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她说:“沙洲瑶族村服务中心坚守精准与时效两个原则,在这一年中明确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成果,新增老年公交卡、临时救助、生育证明等工作,同时创新实行‘马上办、网上办、预约办、指导办、上门代办’的‘五办模式’,在这一年为群众办理事项400余件,群众满意度为100%。”

记者看到,村民服务中心的墙上挂着为民服务办事清单。除了老年公交卡,缴纳电费、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费、农村养老保险费等事项都能在服务中心办理。老年人高龄补贴审核、申报等事项,可由村干部帮办代办或上门办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来支部医疗室拿药的张美英老人,老人告诉记者,医务室人员每天上门帮她量血压,在医务室也有专门的药每天服用,自己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84岁的老人朱中雄是徐解秀老人的小儿子,他每天坚守在祖宅,担任义务讲解员,让鱼水情深的故事代代传扬。他说:“现在景区游客增加了很多,好多人来关心我,生活也变得更好了,家里现在有二十几床被子,多到盖不完!”

沙洲土菜馆的老板朱小红,他还是“半条被子”故事中徐解秀老人的孙子,去年女儿正怀着孕,今年一对龙凤胎落地更是让他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以前每年土菜馆大概能赚10-15万,今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保守估计也有30万。现在能同时做11桌菜,还有网上的团单,请了人帮忙,暑假儿子也会帮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半条被子”故事徐解秀老人孙子朱小红(中)一家

近年来,该村采取“旅游+扶贫”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种植奈李100亩、枇杷360亩、水晶梨340亩,辣椒200亩。积极开展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培训班等“人人有技能”培训,发展民宿、餐馆、商店48家,民俗摊位135个,实现4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在路边摆摊售卖农产品的张大燕告诉记者:“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了,干的好的时候一天最多能赚1000多哩!”

汝城小黄姜示推广示范基地的张有发说:“现在示范基地的小黄姜种了30多亩,有40万左右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有农村农业局下村指导,严把质量关,卖得好了大家积极性就高了。”

张有发向记者介绍汝城小黄姜示推广示范基地

幸福的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也绝对离不开教育。据了解,沙洲芙蓉学校新址于今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9月8日上午现场采访时,孩子们正在上“开学第一课”,原来是整个郴州市全体中小学生一起收看“半条被子暖人心,红色故事代代讲”。从“半条被子”到“夜宿梨山”,从“一张红军借据”到“最后的家书”,1000多名沙洲芙蓉学校的孩子坐在崭新的教室,感受革命先辈的为民情怀,心灵深处得以革命传统的洗礼。

黄海燕、罗雨珊、张慧,他们是六年级10班的学生,她们说:“现在的新学校更好看了,教室还安装了护眼灯,食堂的饭菜也比以前更好吃了,有白菜、豆腐、茄子、还有......还有肉呢!”

而这样的景象也不仅仅出现在芙蓉学校一个地方,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也同样如此。第一片小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陈超繁告诉记者,现在教室安装了一体机和护眼灯,对于学生来说上课更加有趣,对于老师来说也提高了效率。

当问及为什么会选择留在这里的时候,她说自己是2019年大学毕业,2020年8月份通过招聘编制考试到这里来的,也是隔壁县城的,也算回到了家乡,最重要的是乡村的孩子真的很淳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小树苗”能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课堂上

沙洲红色文旅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文雄说:“沙洲最大的特色便是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军民鱼水情’。”(聂伟 图文报道) 【责任编辑:黄河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