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在外地工作,就没有跟爸妈一起过中秋了。”

“离家太远了,一年才回去一年次,中秋一直都是一个人过。”

“吃团圆饭?过年再说吧。”

......

八月十五,中秋晚会各种精彩的片段传遍网络,朋友圈里也总是刷不完的团圆饭大合照,氛围感之足堪比过年。但是,比起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大团圆”,中秋,对于很多在外漂泊的旅人,一个人过似乎成了常态。

图源视觉中国

值班室里,“云”团圆

2021年是小张在外地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他在脑子里盘算了一下,也就2019年回家跟爸妈过了一个中秋。“以往中秋不会回去,三天假期,来回1000多公里,太匆忙了。但是那年中秋和国庆凑在了一起。”他还清晰地记得那天妈妈做了一道很好吃的菜:炖猪蹄。

“2020年过年因为疫情就没有回家。”这一次,他主动提出申请在中秋节值班,就是想在国庆节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假期回老家陪爸妈。所以,八月十五的中秋团圆夜他在办公室度过。“晚上叫了外卖到单位,和爸妈视频,他们在屏幕那头,我在这头,一起吃饭‘云’团圆。”这个视频打了70多分钟,唠唠家常,计划着假期和爸妈的旅行路线,满是幸福。

一个人,也要好好“敬月”

“在我的脑海里,关于‘中秋节的团圆饭’记忆是模糊的,或许就是没有吧。”唐唐从上大学开始就在外地生活,“上学的时候,中秋总是在开学之后没几天,来回跑太折腾了。上班之后,中秋节第二天就得上班,能回家的中秋假期,都是在吃团圆饭之前就往工作地赶。”所以,真正能和家人吃饭看晚会的中秋,几乎没有。

以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是一句诗,越长大才越感受到诗里的孤独。几个月前,唐唐离开了学习、生活近八年的南京,去苏州开始了新的事业。“之前在南京虽然也是离家,但是那里有很多同学朋友,这次算是真的一个人过中秋了,那就好好‘敬月’吧。”他突发奇想,在阳台上放了一张小桌子,苹果、芒果、花生、菱角、月饼,还有一杯好茶。“银白色的月光洒进来,好像有了点中秋的感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半年前,菲菲从无锡来到南京,创业开一家摄影店。和很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一样,毕业之后在家过中秋的次数约等于零。“之前在无锡做摄影师,一直都是别人放假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现在自己创业,节假日更没法休息。”八月十五,她的工作室接待了七组客人拍写真,“前几天就决定,中秋那天晚上六点让自己准时下班,至于修图那些事儿,节过完了再说。”于是,她约上了两个朋友,去市中心撮了一顿。

“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我们买了一个月饼,吃饭的时候把它切成了三份。”菲菲觉得,这所谓的仪式感,一方面是给自己,而另一方面,是在晚上打电话给父母的时候,可以不孤单地说一句:“我在他乡挺好的。”回来的路上,她们仨又买了几瓶啤酒,看着月亮升在高空,夜晚也格外安静。

中秋团圆,对于那些外在打拼的人来说,更多的是对仪式感的追求。不一定奢求坐在圆桌上举杯同庆,跟家人、朋友下意识里促成的“小团圆”,也让中秋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许倩倩

校对盛媛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