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學》

《審美力》

《櫻桃的滋味》

曾莉莉

《警惕科學》

“好的歸科學,壞的歸魔鬼。”

當我們把技術帶來的便利稱之爲進步,而把負面效應歸結於濫用,實際上就印證了田松歸納的這一悖論。這個悖論的根源就在於人們相信科學是至高無上的,而忽略了它所帶來的問題。

根據已有的社會學研究顯示,科學知識與科學態度之間是負相關的,且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有關。在工業化社會中,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羣體對科學持有的態度也越樂觀。但在後工業化社會中卻是相反的,公衆對科學的態度變得更爲謹慎,其原因就在於科技所顯露的弊端已逐漸被人們認識到。

在《警惕科學》這本書中,作者對工業文明中諸多現象進行了反思與批判,諸如轉基因、核泄漏、工業食品等問題,而對科學的再思考無疑是人們在後工業時代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

《審美力》

文盲不等於美盲,而識字的非文盲卻很可能缺乏審美力——這是畫家吳冠中對審美現象的一種觀察。

我們知道,美並無確切的標準,它表現在事物所傳達的整體風格,只有觀看者捕捉到了風格背後的某種深層關係,纔會將其稱之爲“美”。因此,美的感染是一個人觸動另一人的過程,藝術品只是其中的媒介。

在吳冠中看來,不管是西洋藝術還是東方藝術,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莫過於“情真”二字。就如兒童塗鴉一樣,雖然技法笨拙,但通過學習幼稚會逐漸走向成熟,而人對美的體驗一旦變得虛僞或者麻木,其作品傳達的情感就會變得貧瘠。

在《審美力》這本散文集中,吳冠中回顧了自己早期藝海求學的經歷,追憶了吳大羽、林風眠等一批致力於中國美育覺醒的藝術先驅,以及他個人在中西文化交融過程中對“美”的不同階段的理解。

“學習如何表達對象之形貌,其法有限;而如何表達對象之美感,其道無窮。”所謂審美力,亦即不斷從生活中汲取新能量的功力。

《櫻桃的滋味》

在電影界中,伊朗導演阿巴斯或許是個異類。儘管拍出了像《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特寫》等多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但在現實中,阿巴斯卻很少看電影。

他就像是一位不讀小說的小說家,或者說,是一位並不熱衷於飲食的廚師。即便如此,阿巴斯卻文筆嫺熟、廚藝精湛,他用細膩的拍攝手法呈現了一種獨特的電影風格,就連很少評價他人的黑澤明都對此盛讚不已。

《櫻桃的滋味》這本書記錄了阿巴斯關於電影的藝術理念和生活哲學,他認爲好的電影並非總是去刻畫那些跌宕起伏的非凡人生,而是要在現實中去捕捉普通人不同尋常的時刻。

此外,阿巴斯還是一名詩歌創作者,他深受傳統詩人哈菲茲和魯米的影響,作品帶有濃郁的波斯文學色彩。在阿巴斯看來,“詩歌是一種思想狀態。理解來自一種文化的詩意,意味着理解所有的詩歌。”正是這些融合了宗教、藝術與哲學的詩歌元素成了他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關文章